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雅洁 北京报道 2023年央企氢能热持续加温,一家央企氢能板块负责人在今年年初曾经做过统计,统计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央企布局了氢能板块,如今则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央企布局了氢能板块。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尹涌将央国企布局氢能赛道分为三种不同路径,包括全产业链布局、孵化自主技术团队以及收购其他民企等。尹涌常年与能源类央企打交道,还曾经参与过某头部氢能企业的组建,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也曾承担过相关立法的咨询工作,其中包括能源领域的几部重要法律。
在接受经济观察报专访时,尹涌也提及氢能全产业链面临的成本居高不下以及相关立法、标准的建设问题,并给出了相应建议。
经济观察报:央国企布局氢能的主要路径大致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尹涌: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以中石化为代表,这些企业面临彻底转型、转换赛道的问题。中石化的整体战略非常清晰,一开始就全产业链布局,牢牢占据整个氢产业链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条。具体来看,上游制取氢,中端输运——主要指管道投入,下游是氢的终端应用,比如加氢站合建等。中石化进展非常快速,他们投入巨量资源且大手笔操作,意图占据整个氢产业链先导位置,这是第一类比较有特点的央企。
第二类以国电投下属的国氢科技为代表。氢燃料电池是连接整个氢能产业应用上下游的重要载体,该企业从海外引进技术人员,从氢燃料电池电堆开始做技术布局,快速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研发团队,专攻氢燃料电池,再考虑下一步。这家央企从核心技术攻关入手,迅速落地核心部件,实现国产化替代,进入了装备制造行业。
国资监管机构并不提倡央企进入装备制造行业,尤其是电力能源企业。国氢科技是个特例,他们围绕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布局的装备制造业基础,适当往上、下游延伸拓展、抓住各种应用场景。目前,他们也在探索其他场景,比如无人机、智能船舶、机车等。这一类央企,以技术、产品为起点,再做产业延伸布局。
第三类央企进入的方式,以在一级市场收购自己认为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小型民营公司为主,收购以后再成立氢能公司平台,但整体上其战略还不是很清晰。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不鼓励能源企业进入装备制造行业?
尹涌:因为装备企业和发电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逻辑是不一样的。不管是火电厂、核电厂,还是新能源电厂,发电企业投资电厂涉及的都是电厂投建营的投资逻辑。但是装备企业利润率水平非常低,需要精细化管理,需要严苛的产线运营管理,才能“挤”出来百分之几的利润。
所以,这是两个不同的主业,国资委要求央企主业清晰,基于此,一些能源企业做装备就不太适合。
经济观察报:我和一些央企聊过,他们氢能业务比较分散。
尹涌: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刚刚说的第三类企业,就存在这个问题。
第一,氢的全产业链太长,从制氢端到应用端,企业找不到专属于自己的“坐标点”。氢产业里随便截取一段,都足以诞生一个百亿级,甚至更大市值的公司。目前,在整个氢产业链没有清晰预期回报的前提下,大家对氢的全产业链认识还是不到位,因此也比较迷茫。
第二,涉氢产业的人才严重不足。大部分人才来源于化工等专业,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储备,尤其是技术、运营方面的人才,难以支撑企业的氢产业布局。
第三,基于上述两个现实问题,企业对于氢产业的布局、组织机构的保障设计也不够清晰,所以会导致比较散乱的局面。有一些企业,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不止是一、两家企业存在上述问题。
经济观察报:即使这样,央国企热情还是挺高。
尹涌:现在整个氢产业链圈子里,一级市场比二级市场要火爆很多,热度非常高,大家对氢产业有非常高的追求。关于氢能,有个关键词比较有意思,也有争议,就是“终极能源”,个人认为说成“终极能源的载体”更合适。不管如何定性和描述,氢产业链一旦打通,未来它可以想象的场景的确很宏大,因而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经济观察报:央国企布局氢能的发端起于2016年?
尹涌:那时我也在能源央企做核电和新能源装备材料方面的工作,对央国企早期布局氢能产业的情况有些了解。2016年是第一波高峰,高峰持续到2019年左右稍微沉寂了一下。随着2022年《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中长期规划》)的出台,又刺激了氢能产业发展,热情一直持续到现在。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