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全球征文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川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康安诺股份   
  • 医疗保健
    •    冯端容讲养老故事       福美生物       新渔故事   
首页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从0到1”,贝达药业在创新药领域的拓荒之路

2023-09-06 | 来源:浙商杂志
小字号

2023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20年来,浙江大地发生了全方位变化,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这一进程中,浙商是“八八战略”的忠实践行者,他们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走出了一条破壁进取、勇毅前行的光辉之路。本次由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智库)和《浙商》杂志社联合推出的特辑,选取21家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作为实践样本,以期解读这些企业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的发展之路。今天刊发第19篇《“从0到1”,贝达药业在创新药领域的拓荒之路》。

七月酷暑,青田千峡湖不改清凉本色。泛舟湖上,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向《浙商》杂志记者回忆起自己创新创业的20年心路历程。他说,贝达药业恰似此刻乘坐的船,在20年时代浪潮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今年是浙江深入实施“八八战略”20周年,也是贝达药业成立20周年。在这20年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浙江实现了从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的跃升,而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贝达药业也“从0到1”,成为中国医药创新的开路者、中国医药发展的领军者。

首款创新药的“千锤百炼”

把时针拨回2002年,丁列明在美国做病理科执业医师,年收入已近20万美元。但这个从浙江嵊州小山村走出的“读书娃”仍想着回国做更有意义的事。

回报桑梓的故事就从那年盛夏的一张合影开始。这张合影拍摄于丁列明回国前夕,他和两位创业伙伴站在耶鲁大学科技园区的实验楼下。彼时,分子靶向药物刚刚在国际上兴起,他们在实验室开发的一款新药取得很好的研究数据。多日讨论后,三人达成共识,把这个项目带回中国开发。

2002年8月,丁列明踏上了回国的班机,开启肺癌靶向新药攻坚克难的征程。五个月后,贝达药业在杭州成立。

初创阶段,贝达药业的员工加起来不足十人,不少仪器设备是丁列明和创业伙伴从国外背回来的。求学一帆风顺的丁列明第一次吃到了创业的苦,诸多困难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药品审批这一“难关”。

2005年10月底,贝达药业研发的第一款创新药凯美纳开启临床试验。眼见胜利就在前方招手,丁列明却得知提交临床试验申请后,等待审评审批就要10到14个月。

这可急坏了丁列明:“新药研发本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数年投入,一年多的等待审批时间将会对企业的资金链造成巨大压力,更别提正等着这批药的中国患者。”为了加快凯美纳的研发进程,他决定给浙江省委写报告。他清楚记得那一天是11月17日,仅仅5天后,凯美纳的临床审批迎来转机。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正是这时,备受丁列明呵护的“孩子”凯美纳启动最为关键的Ⅲ期临床研究。这是新药研发过程中最为烧钱的阶段,光购买对照药就要2600万元,加上其他费用,整个Ⅲ期临床需要资金4800万元。

此前为推动研究,贝达药业已经欠了银行3000万元贷款,初创团队成员甚至抵押房产、出售股票来维持企业经营,原来有投资意向的基金改变了投资决定,凯美纳研发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在这紧要关头,企业所在地的余杭区委、区政府雪中送炭,支持了150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有了政府的支持,银行追加贷款,风投也投入资金,凯美纳得以进入Ⅲ期临床研究,渡过了难关。

除了审批关、资金关,凯美纳的研发还克服了许多技术挑战。在产业化阶段,其生产规模要从实验室的小规模试产跨越到几十公斤的中试放大生产甚至更大规模的量产,涉及设备和参数截然不同。2009年,凯美纳第一次中试放大生产失败,实验室研发的药品为白色,但中试生产出一团黑色物质,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在专家的指导协作下,经反复检查、验证,最终找到了症结所在和解决办法,第二次试产获得成功。

如今,凯美纳已上市12年,累计销售价值超130亿元,赠药价值超120亿元,造福50多万晚期肺癌患者,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等多项“中国第一”。

让科技人才看到“光”

20年乘风破浪,如今的贝达药业早已不再是当初风雨飘摇的创新药拓荒者。

2016年,贝达药业作为国内首家创新药企在深交所上市。此后,贝达药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0年至2022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连续三年保持在40%以上。高强度研发带来高价值创新,目前,贝达药业已有5项产品上市,还有40多项在研新药项目,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专利金奖、中国工业大奖等殊荣。

研发的同时,贝达药业也构建了国内领先的靶向药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布局杭州合成基地、嵊州创新药产业化基地,营业收入持续稳健增长,连续两年突破20亿元,为后续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丁列明表示,正是因为有了“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等战略背景,贝达药业才能乘上浙江经济发展的快车,取得如今的成绩。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他切实地感受到浙江对人才、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大大推动了创新药的研发、产业化和临床应用。

做更多中国人用得起的好药

转眼间,丁列明回国创业已有20个年头。创业是一段孤独的旅程,也是一段锻炼的旅程。20年来,他经历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如今回头再看,他认为回国这条路走对了。

丁列明表示,得益于实施“八八战略”,得益于国内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他才做成了自己在美国做不到的事,贝达药业才得以聚精会神搞研发,“十年磨一剑”攻关新药关键核心技术,让医药科技创新成果切切实实地帮助患者,实现了让中国老百姓用上好药的梦想。

创新需要不断拓宽视野,需要开放包容的环境。这些年,中国医药创新领域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好,许多海外侨胞纷纷将好项目、好技术、好理念带回中国,一大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研发成果不断涌现。在丁列明看来,浙江的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这让他对今后的发展有了更足的信心。

作为中国医药创新企业标杆,贝达药业未来将吸引和集聚更多优秀人才,形成更加浓厚的创新氛围,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科研攻关,做更多中国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同时,充分发挥行业龙头的带动作用,建好、用好贝达梦工场孵化平台,帮助更多科技人才实现创业梦想,打造协同创新生态圈,为浙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作更多贡献。

浙商心语

丁列明 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年来,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我们始终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累累硕果,已有5个产品上市,还有40多个在研新药项目。贝达也从只有几人的初创企业发展为近两千人的上市公司,成为集研发、生产、市场销售于一体的高新制药企业。

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越来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浙江正在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发展环境越来越好,我们又迎来了新一轮创新创业的好时代。未来,贝达将抓住机遇,广泛集聚人才,优化创新生态,做更多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作更多贡献。

学者论道

郑明治 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浙江省工商联原正厅级巡视员

贝达药业的成功,是浙江实施“八八战略”,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吸引海外人才归国创新创业的典型例证。

研制新药面临进入门槛高、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多、审批程序严四大难题,但贝达还是取得了成功。这源于浙商“根深蒂固的中国心”和持之以恒的艰苦努力,丁列明博士在2002年离开美国,回国创业,立志“把中国医药产业真正发展起来,将中国人用药的话语权掌握在中国人手里”,他带领一批致力于医药产业的科学家,聚精会神搞研发,二十年如一日不懈奋斗,最终实现了核心技术突破,让医药科技创新的成果切切实实造福中国老百姓。其成功也源于浙江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在药品研发过程中,政府部门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以尽心服务争创最优营商环境。

来源:浙商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 记者 冯麟然

关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本文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研究中国民营经济40年)、浙商投资研究会会长、西湖书院董事长、创始会长周德文,特别推荐! 

(责编:李伦)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浙商振兴乡村产业集团专家团赴云南巧家县考察
  • 浙江德福资本主席帅新武走访国企浙江国兴集团
  • 探寻《神奇的百草园》:儿童成长与中医药文化
  • 品牌与产业经济独立学者、浙江经济与管理研究
  • 王国安等专家学者赋能海南非遗产品 助力东方
  •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当老师的秘笈
  • 浙工大举办东南亚投资发展论坛
  • 华建华一行应邀赴天津市宁河区现代产业区低空
  • 蚂蚁星球助力东方杯《我为家乡代言》,千万流
  • 彭聪贤希望谢爱胜发挥浙商“四千精神”,为健
热门排行
  • 1浙商走世界:中国鞋都(温州)首届鞋文化周
  • 2浙商走世界:绍兴古城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的
  • 3浙商走世界:用独家印花技术征服了国家队,
  • 4浙商走世界:打造“同新岛” 走好海岛共富
  • 5浙商走世界:金华本地农特产“双节”旺销
  • 6浙商走世界:13个涨停!宁波这家企业
  • 7浙商走世界:为经营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
  • 8侧记,浙商“拼命三郎”王月霞
  • 9浙商走世界:浙江婺剧打造传统文化“出海”
  • 10浙商走世界:浙江千岛湖首届中药材产业发展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499109669@qq.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5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