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湖州8月15日电 (记者郭扬)正值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一场聚焦节能降碳的“生态盛会”——2024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浙江湖州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就绿色技术创新、能源绿色转型、低碳人才汇聚、生态科普提质等话题各抒己见、共话创新。
“深海采矿是通向未来的产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副主任、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科技委主任李家彪在主旨演讲上说,电能车辆需求量的不断增长预示着车辆电池的主要金属原材料需求量也同步提升。预计到2050年,诸如石墨(GR)、锂(Li)和钴(Co)等矿产需要增加500%左右,才能满足人们对清洁能源技术的需求。
“与陆地采矿相比,深海采矿是一种社会干扰最小、废物少、碳排放更低的选择。”在李家彪看来,即便如此,深海地质、地形、水深给采矿车海底作业仍然带来了不小挑战。此外,深海矿产开发对海洋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都有一定影响,开发过程需受到严格的监管和约束,“深海采矿的风险不容忽视,需要更广泛地看待各种矿物来源之间的内在权衡。”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高翔则认为,能源的绿色转型亟需科技创新支撑。据评估,近50%的碳减排量需依赖于尚未成熟的技术;在碳中和情形下,到2030年,清洁能源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总投资需超过4.5万亿美元。
如何做好支撑?浙江把眼光投向了高能级平台的建设。
在高翔看来,通过布局十大省实验室和十大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突破,可以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谈及低碳创新,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John Loughhead(约翰·劳赫德)就英国工业脱碳的情况作了分享。“就拿钢铁生产来说,我们把传统的高炉进行改造,可以直接进行氧化还原生产。通过这样的方式,所产生的废气可以进行循环使用。”约翰·劳赫德说,工业脱碳对英国而言优势是多方面的,但挑战同样存在。
“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部署二氧化碳的运输体系和存储基础设施,同时需要有商业模式的支撑。”约翰·劳赫德说,怎样通过前20年的实践形成比较好的工业脱碳模式和商业运营模式,这是英国面临最大的挑战。
除了专家学者们的观点碰撞,会上还发布了包括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国际“新三可”标准碳源汇监测核校支持系统研发、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煤电低碳灵活关键技术、蓝碳交易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体系、自然工质CO2循环理论与技术在内的2023年度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十大科技创新。
绿色低碳发展是人类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愈发凸显其深远意义。
这次活动主办地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绿色发展先行地。
安吉余村率先探索提出“全场景、全要素、全生命周期”零碳乡村的发展构想,吸引全民参与减排、固碳、增汇活动,打造了“绿色、低碳、共富”的乐游型低碳乡村;吴兴建成浙北地区首座恒温恒湿植物工厂,通过技术赋能、数字赋能、绿色赋能,探索光电科技与植物科技的新融合,土地利用率增加10倍以上;德清抓住下渚湖湿地为浙江省首批、湖州市唯一的林业碳汇试点机遇,通过德清两山合作社向下渚湖街道收储了1.5万吨湿地碳汇指标,累计向有需求的企业和银行等售出超1.4万吨湿地碳汇指标;南浔练市水上服务区“被动房”项目总改造面积1145平方米,以被动式低能耗技术为支撑,利用太阳能供暖系统、制冷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实现极高能源利用率……这些年,湖州在推进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出了越来越多的创新经验。
“生态之于湖州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一个气质鲜明的城市定位,也是一次逐绿前行的动力变革。”湖州市主要负责人说,这些年,湖州加快产业绿色转型,新兴产业集聚度达72.4%,先后引进工控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莫干山地信实验宝等科研平台,成为长三角唯一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十四五”以来,单位GDP能耗下降3.6%,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提升17个百分点。
正是在这样一座“绿色”的城市里,世界科技工作者联合会第96次执委会也借着这次大会举办之际,发布了“绿色低碳发展倡议”,号召全球科技工作者面对紧迫的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挑战,必须超越国界与学科界限,进一步加强开放、交流、合作,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支撑,建设一个更加团结、和平、绿色和繁荣的世界。
关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本文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研究中国民营经济40年)、浙商投资研究会会长、西湖书院董事长、创始院长(之一)周德文,特别推荐!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