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蔚萍(原浙江江山市副市长、浙江省文化厅文化产业与科技处处长)
我今天要讲廿八都的故事
往事历历
一拥而上
就如放电影一般
从哪儿开始呢?
光明日报社浙江分社的社长叫叶辉,我们一直是很好的朋友,有一次在一起聚会,他就突然跟我说:何市长,我要写一篇文章,题目叫“何市长和他的两个儿子”。我当时没反应过来,那个时候计划生育还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如果谁违反了计划生育,那是要一票否决的。我说,我只有一个儿子,我可没有违反计划生育。他就笑了,他说,你这两个儿子啊,一个叫廿八都,一个叫清漾。当时在场很多人就哄堂大笑。仔细想想,还真像那么回事。后来大家就会经常的拿这句话跟我开玩笑,说你的儿子怎么怎么了。
慢慢的我也就接受这个观点了,我仔细的想也是的,廿八都真的就像我儿子一样啊,为它花了那么多的心血啊,常常午夜醒来,想着怎么样把它保护下来,那其中的千难万难,就再也无法入睡。但也就那个时候,会想出一些自认为很好的主意。所以我就觉得挺贴切的,接受了这个观点。
我开始回忆,我怎么会想到去保护廿八都的这个古镇的?
我担任政府副市长的时间是从1997年到2007年,这十年其实是我们江山财政非常困难的时期啊,所以在那种时候,我作为分管文化教育的副市长,每一条线都是花钱部门,但就是没有钱花。
廿八都故事开始的时候,其实我还没有到政府岗位,我是政协副主席。我估计是95或96年的时候吧。有一次,建设局副局长告诉我,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院长仲德昆教授对我们的廿八都特别有感情,正帮我们做保护规划。希望我去陪他一下。于是那天我很高兴的认识了仲德昆教授。一路上他给我们讲解江山的历史文化,那个时候我对江山的历史文化了解还非常少。教授温文尔雅,文质彬彬,学识渊博,我对这个教授的印象非常好,一路上感觉像回到了大学时代,听老师讲课。然后呢,经过广渡村,我们就到了廿八都古镇。
然后突然的,没有任何防备的,我突然发现那个教授就在那里大骂一个人,及其愤怒,完全失了风度,和一路上的温文尔雅判若两人。我后来知道那个被骂的人是当时的廿八都的镇长。那么那个镇长呢,就被他骂的就低着头蹲在那个路边上,一直抱着头让他骂。当时我非常的奇怪,我想一路上一个文质彬彬,说话都轻声细气的教授,怎么突然就变了个样子?那个破口痛骂的样子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后来等他骂完以后,我就问他,我说教授,我没想到你还有这么狂烈的这么一面,你怎么会这么激动啊?
然后仲德昆教授就说:你知道吗?你们廿八都有多好?
他告诉我,廿八都有100多个姓氏,10多种的方言,最重要的是它的建筑风格非常的多样,它可以说是一个建筑博览馆,它有浙式的建筑,徽式的建筑,闽式建筑,赣式的建筑,甚至有欧式的建筑,各种各样风格的建筑在一个古镇出现,这在全国极为罕见。他带着我一栋一栋房子的介绍,是他给我做了一个廿八都的导游,我是第一次这么全面的去认识廿八都,我听了以后非常的震撼。他说,我给你们廿八都做保护规划,我做的非常的认真。我把你们的老区和新区做了区分,老区保留它不要动就可以了,新区你们建的房子要跟老区保持同样的风格,那么再过20年之后,新区就变成了老区,老区新区在未来融为一体。这么好的一个廿八都,未来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在中国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地方,一下子看到这么多的建筑形态。我的学生写毕业论文,我就让他们都到廿八都来,因为这里有足够的题目可以写。我听了以后非常的震惊,我这才明白教授为什么大发雷霆。我就在想这么好的廿八都啊,我们怎么一点儿都不知道呢。
现在回过头来,我也非常理解那个镇长,就是为什么他就蹲在那个路边上抱着头让仲德昆教授骂。其实这个镇长也是个非常明白的人,他在这个教授的指导下已经知道了廿八都的价值。但是那个时候镇长手上也是没有钱去造新区,房子是老百姓自己的,他爱怎么造就怎么造,他想造成铝合金,不锈钢,贴上马赛克,认为这样才体面,才时髦,才显得像新房子。教授要把它弄成还是像老房子那样,老百姓可不愿意。这个镇长呢,又没有办法,所以他只能让这个教授骂。所以我想这个镇长啊,既可爱可气又可怜啊。
九七年五月份,我到了政府任副市长。廿八都镇党委书记叫徐惠民,原是重点职业学校的校长。他刚上任不久,我就专门跑到廿八都去,我就跟他说廿八都是一个太好太好的宝贝,我说你在这儿当书记,我对你就是一个要求,也是一个任务,你必须把廿八都给我保护好。我的要求是老镇区不能拆一所老房子,不能建一所新房子。但是我没有钱给你。那个时候江山财政非常的困难,困难到什么程度呢?连政府发工资都不能保证,常常要到外面去,到省财政去借钱来发工资。
那个徐惠民书记,每次来看我就是告诉我,我快被老百姓骂死了。那些老百姓天天要求拆老房子,要建新房子。因为廿八都那个地方有经商传统,老百姓也比较灵光。他们挣钱也比较早,赚了钱,都想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要建个新房子。怎么办?我在想怎么办呢?有一次,正好是中央电视台来拍我们江山的白鹅。宣传部长说都是文化人嘛,你去陪一下。我就拼命给央视记者介绍,我说我们江山有一个古镇,叫廿八都古镇,那么美丽,那么奇特,但是现在我们的乡镇领导文物保护工作遇到了巨大的困难,老百姓不理解,我说你能不能去拍拍我们的老百姓?去拍拍我们廿八都的书记是怎么被老百姓骂的?后来果然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栏目叫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真的就把镜头对准了我们的廿八都,就拍了十几分钟的一个专题。那个时候啊,老百姓对媒体方面的意识也不强,后来电视台就全部播出来了。可能也是那个电视台记者跟大家建议说,你可以带老百姓去你们边上安徽的西递宏村,看看他们的古村落怎么保护。于是徐惠民书记就带了很多的村干部,就到了西递宏村去看,这对老百姓有触动。同样是古建筑,人家为什么能够保护的那么好?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开始慢慢的感觉到宣传的重要。我们的古镇怎么保护。房子是老百姓的。政府没有钱,我们怎么样能够让老百姓自发地去保护,所以我想我们要借势,怎么样能够借势,用别人的力量来帮助我们保护这个古建筑。我就想办法去找各种各样的,有可能给我们帮助的人。
2000年1月,谢晋导演来了。看完我们的廿八都,他非常的震惊,说了几句话。
第一句:“张艺谋如果看到你们的大王庙,‘菊豆’这部电影绝对不会放到歙县去拍”。
第二句:“我一定要给廿八都拍一部电影,你来写剧本”。
然后他又重重说了第三句话:“你们的廿八都实在太好了,你一定要给我保护好”。
我当时就答应,我说,我一定给你保护好,你放心。他说,你不要答应得那么快。这很难。不像你想的那么容易。
是的,我后来才知道真的是很难很难的事情。但是既然答应了,我就一定要做到。在谢晋导演80岁生日的时候,我们跟当时的镇党委书记毛培泉,一起到上海去给谢晋导演祝贺生日,并且聘请他作为廿八都镇的荣誉镇民。后来我们又找到了张纪中导演,一个是拍电影的,一个是拍电视剧的。
有一次,在谢晋导演的家里,我们看到了一本书“楠溪江古村落”。一本装帧设计非常漂亮大气的书,是清华大学的陈志华教授写的。我就通过114查询台找到了清华大学的陈志华教授,希望他为我们的廿八都写一本书。陈志华教授是林徽因的学生,一个把古建筑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的学者。后来他让他的博士生为我们写了四本书。分别是“廿八都”,“清湖码头”,“峡口”,“仙霞古道”,我估计有将近200万字。这个书后来由雪花啤酒集团独家赞助,由三联书店出版。江山政府购买了3000册作为宣传江山的礼品书。
陈志华教授让我们知道一个廿八都没办法申报世界遗产,后来他建议我们把仙霞古道捆绑申报世界遗产。我们又做了哪些事情呢?
有一次,我在人民日报华东版看到了一篇题目叫“古村行将消失”的报道,整整一版,报道写的是楠溪江古村落的生存状况堪忧。看完那篇大报道,我非常的激动,马上去找这个人民日报华东版的记者娄靖,写这篇文章的华东版编辑室主任。我给她打电话,非常希望她来给我们的廿八都也能够写一版这样的文章,后来她真的来了,对廿八都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采访。给我们廿八都也写了整整一版,题目叫“文化飞地廿八都”。就是那次,我们的廿八都才真正开始了第一次的宣传。外面的世界才知道了我们的廿八都。
应群颖当时还是我们旅游局一个市场科的科长,她联系了中央电视台,想尽办法,三年时间为我们江山,包括廿八都免费拍了13个专题,全部在央视各频道播出。所以我说我们江山旅游的宣传啊,应群颖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我们又开始组织文化人花几年时间,编写了86万字的廿八都镇志。江山的文化人,为我们江山的文化工作做了大量辛苦的工作。
后来我又找到了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欣淼,国家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找到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刘梦溪。刘梦溪先生就带了大批专家学者,在我们江山举办了第一届休闲文化论坛。那是2005年,所以我们江山在这方面是非常早的。刘梦溪吃了廿八都的豆腐还留下一句著名广告词:“廿八都豆腐太好吃了,----绝不亚于最好的女人”。
有一次看到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在介绍阮仪三教授,我又通过114查询台找到他,希望他能像保护周庄,平遥一样来保护廿八都,他让我去参加了在同济大学举办的第一届“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申报培训班”。
我们又找到了省文化厅的文化产业电影处,争取到第一笔课题经费两万元。今天觉得两万元算什么,但是在那个时候对我们来讲,这两万元是第一笔争取到的,可以用来保护廿八都的经费。我们想,能够做什么呢?因为它是一笔课题经费,所以我们用其中2000块钱做了一个叫“廿八都聚落文化迁徙调研”的课题,做了厚厚的一本。所以我们今天才可以清楚的介绍,为什么我们廿八都是142个姓,13种方言。每一种姓氏从什么地方迁来?什么时候迁来?这2000元是付课题稿费用的。另外18000块钱呢,把所有廿八都的精美照片收集起来,做了一本精美的画册。这些照片都是沈天法数年的心血,才付了300元。
为什么想到做画册?是因为当时到廿八都去的路非常之艰难,要翻过那个陡峭小竿岭,盘山公路上,盘山公路下,从江山城里到廿八都镇要两个半小时。有一次陪文化厅副厅长连晓鸣去廿八都,正碰上修路,车子底盘哐当哐当,像耕田一样一路撞击前行,司机心疼得一路唏嘘。回城我们只好到交警队另找一辆吉普车坐。所以我想做一本画册,我们可以用这个画册展示廿八都,然后介绍到外面去。有了画册以后,对廿八都宣传介绍就直观得多了。我又写了歌曲“谜一样的廿八都”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后来我们又找到了乌镇的董事长陈向宏,因为他的乌镇当时已经非常成功了,所以我们去找陈向宏,希望他来投资我们的廿八都。
陈向宏的乌镇模式是他陈向宏一个人身兼数职。乌镇开发公司董事长、桐乡文化旅游局局长、市政协副主席,乌镇党委书记,他四个职务兼于一身,乌镇开发取得成功。乌镇开发的第一笔钱,就是几个部门凑了大约一千一百万,然后就开始启动。乌镇今天已经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但是当时的乌镇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古镇,和江南六大古镇并列。所以我们特别希望他来投资,而陈向宏对我们廿八都也是情有独钟,来了很多趟,把我们廿八都的那张地图,翻来覆去都看破了,很破很破,都破成碎片了,但是最后他还是没有来投资。
在这当中呢,还出过很多的事情,比如说,有一次突然听说大陈村的祠堂门上的牛腿被偷了,我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就打电话给廿八都书记,然后廿八都就马上成立了古镇保护的巡逻队。要日夜巡逻,防止再出现古建构件被偷,因为廿八都的每一个东西都那么精美。有一年冬天又出现古建筑被烧毁的情况,一位老人不慎用火意外伤亡。我们又从消防这一块加强了古建筑防火保护。类似的事情有很多很多。但是,最难的是什么?最难的还是老百姓的不理解,政府没有钱保护维修,老百姓迫切的想要拆老房,盖新房。我们呢,死死的守着不让他们拆,不让他们盖。
(未完待续)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