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若干细胞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大家庭。从某种意义上讲,巨大之家就是国,微小之国即是家。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见到父母与子女之间美好的、一般的、不好的故事:
故事一:美好的——四川某县城,父母已过八旬,膝下三个儿女各自成家立业,其三个孙子已上大学。两位老人独立生活,互相照顾,心态平和,心地善良,自得其乐。儿女们正当中年,尽管工作忙,也经常抽空去看双老,并要为双老请保姆,但双老总是笑呵呵地说,“不要保姆,自己劳动好,劳动就是活动,活动活动,人想活,就要动;你们少来看我们,干好自己的工作自己好,教育好孩子孩子好,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孝敬。”这个三代之家,重大传统节日一定团聚,平时也适时团聚,互相祝福,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故事二:不好的——四川某市区,父母是农村人,,一对儿女,女儿成家在农村,条件一般;儿子读了大学分在城里工作。其父母特别是母亲口口声声说,“我们起早贪黑干活,辛苦了一辈子,把你拉扯大读了大学,你现在条件比较好了,我们也该到城里享享福了”。抱着进城享福的心态,不久就与儿媳关系紧张,稍不顺心就骂人。儿子和儿媳工作较忙,在单位时不时总有烦心事,小两口回到家时不时又要拌拌嘴,母亲心疼儿子就骂儿媳,儿子反过来说母亲两句,这一来。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母子关系搅在一起,乌烟瘴气,久而久之,母亲气得半瘫在床,这个家庭状况变得非常糟糕……
类似以上事例,美好的家庭虽然不少,但尚未形成主流;一般的家庭比较多,基本维持在表面安宁和睦的层面;不好的家庭虽然数量上不占多数,但负面影响却很大。
当今社会有一种现象,少数缺德的医生开大处方,医治普通感冒就得一大堆药。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即使医治疑难杂症也只需几幅药,甚至更少且药到病除。除了治病救人的美德外,对症下药是关键因素。中医行内有一句名言: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家庭不和看似小事,如果不和的家庭多了,社会就不会安宁,国家就不会稳定。
而老子的慈孝思想,就是可以治愈家庭不和病根的良药。
一、从家庭层面看慈孝
老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第十八章)。也就是说,出现家庭不和,六亲不和的病症,用孝和慈的一剂良药就能治好病根。
何谓慈,或许我们可以联想到儒家的“仁慈”,佛家的“慈悲”,普通百姓耳熟能详的“慈母”,社会健康发展的“慈善”。关于“慈”,老子说得更透彻,“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道德经》六十七章)。老子将“慈”放在三宝之首,用以战就会胜利,用以守就会坚固,上天要建树谁,就是用“慈”来保卫谁。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在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上,在慈和孝的先后排序上,总体上应该是父母慈子女孝。具体而言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一定是父母慈爱在先,子女孝敬在后;后一阶段:一定是子女孝敬在先,父母慈爱在后。上述故事一告诉我们,父母越是慈爱,儿女越是加倍孝敬,家庭就越是和谐幸福。故事二告诉我们,父母越是倚老卖老,儿女对父母的孝敬就会越来越淡漠,甚至危机四伏酿成悲剧。
二、从社会层面看慈孝
老曰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道德经》十九章)。仁和义尽管可以规范人的社会行为,对社会管理有较好的效果,但其深层的政治背景是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三纲的基本思想是,妻子要无条件地服从丈夫,子女要无条件地服从父亲,臣子要无条件地服从君王,归根到底其核心思想就是“忠君”。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而不是男女平等的社会,是家天下社会而不是天下为公的社会,是强权社会而不是平等民主的社会,“忠孝”之所以能成为牢不可破的主流思想,就在于统治者要建立一种永恒的等级制度,上级与下级只是主子与奴仆的关系。
故仁和义不是真正的“仁慈”“大义”,而是人为的、虚伪的假仁假义。只有杜绝摒弃假仁假义,见素抱朴,少思寡欲,才能返璞归真,回归到做人的本性,即如《大学》所言,“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也就是说,做父母的本性就应当是慈父慈母,做儿女的本性就应当是孝子孝女,这种人伦,天然而成,自然而然,顺之则合天道,逆之则悖天理。
如果将此用以处理社会各领域之上下级关系,所谓慈,就是上级对下级要慈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谓孝,就是下级对上级要尊敬,自知之明,恪尽职守。如此,上下和谐,皆大欢喜。
三、从“德”之层面看慈孝
老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道德经》三十八章)。何谓上德,“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道德经》五十一章)。道德,生化万物,养育万物,没有谁的命令,无需谁的指派,是一种本然,自然而然。道德,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施为于万物,而不恃为己能;成长了万物,而不自居主宰。这就是至高无上的玄德,上德,大德。
四、从“道”之层面看慈孝
老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道德经》第四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
何谓道,先于上帝、先于天地之物。且“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德经》二十一章)。
老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四十二章)。
何谓道,混元无极谓之“常道”,无极动生太极,太极静返无极,太极已然阴阳判,太极就是这“一”,这“一”就是“非常道”。也就是说,人类认知是从这“一”即“太极阴阳”开始的,所言之道皆为“非常道”。也可以说,“太极阴阳”、“万物阴阳”之思维,就是人类打开玄之又玄的宇宙人生根本之门的金玉钥匙。
用“太极阴阳”、“万物阴阳”来解答人间诸事,一通百通。如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失败和成功;女人和男人;父母和子女……等等等等,真是“万物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就是说万物皆有阴阳,互相包容,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中和之气既能一生二,又能二生三,阴阳和合又能二合一。
故父母慈和子女孝是一对阴阳,如果只有孝,没有慈,那就只有阳,没有阴,结果只能是 “乱七八糟”!
五、大力弘扬慈孝文化
为了让慈孝思想回归社会人伦,为了让每个家庭和睦幸福,为了让社会和谐安宁,为了让世界和平共处,我真心希望并大声呼吁——大家都来弘扬慈孝文化!(文/黄牛 成都青羊宫老庄书院首批研究员)
黄牛简介:
男性公民,嬴姓,黄氏,名牛,原名祖权,曾用名犊,字子原、又字镜澍,号巴蜀村夫、闻道甘农(博客、微博、微信、QQ),祖籍泸州,1953年生于四川省(现重庆市)荣昌县,退休教师,一介草民。
或谓:自由自在读书人;文化战略构建人;文化品牌创新人。
现为民间义工:成都青羊宫老庄书院首批研究员;四川省老庄学会首批研究员、副秘书长兼学术部秘书长(在该学会已浸润十年);东方文化馆成都分馆执行副馆长兼秘书长,兼《东方文化 成都特刊》执行主编;四川省江夏文化研究会筹委会会长。
阅历杂乱无章:工农兵学商里淌过澡,官律编记师里舀过饭,文化教育卫生战线或主角或客串。当过秤匠;当过农民;当过武装民兵;马马虎虎读过中文本科及教学论研究生;南下海南稀里糊涂当过董事长总经理;北上京城国家图书馆近两年半痴半迷地读过文史哲方面的一些杂书;在巴蜀两省之市县两级政府当过小吏(管理过剧团、书店、文化馆,管理过中小学校);当过兼职律师;曾任《人民教育》《教师报》特约记者,编辑过报刊;在成都某中医院做过中高层管理;主打职业是教书:教过小学初中高中中师大学及成人;游历过大半个中国(含港澳台)、欧洲诸国及北美之美加墨,参加过多起全国及国际文化交流。有专著专论及一些文章诗词书法作品在国际和全国及省市问世,有教育科研成果获省市政府二三等奖。乃过去时也,不足挂齿。
个人擅长:创意、策划、研发、组织、管理、教学、培训。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