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黄牛教授发表在《儒家经济文化网》上的《<道德经>慈孝思想之感悟:父母慈子女孝》(以下简称《慈孝》),不禁叫我拍案叫“好!”。
为什么?——回答可概括为:高、实、新、嘉。
何谓“高”?——《慈孝》用“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引入了如何由人而家、而社会、而国之大治的道理。
何谓“实”?——《慈孝》用了正反两个故事,让人实地看清了:父母慈子女孝的善,父母欠慈、子女欠孝的不善。找出病根,为下一步开处方做了铺垫。
何谓“新”?——现在社会上也在宣传孝顺,但侧重子女对父母的顺从、反哺;《慈孝》则重视了慈孝的双向辩证关系,而且考证了中华文化原本如此,而非仅是“孝顺”。
何谓“嘉”?——开的处方标本兼治,嘉(上好佳)。嘉在何处?至少有三:
1、有理论高度。《慈孝》说:“用“太极阴阳”、“万物阴阳”来解答人间诸事,一通百通。如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失败和成功;女人和男人;父母和子女……等等等等,真是“万物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就是说万物皆有阴阳,互相包容,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中和之气既能一生二,又能二生三,阴阳和合又能二合一……父母慈和子女孝是一对阴阳,如果只有孝,没有慈,那就只有阳,没有阴,结果只能是 乱七八糟”——从哲学层面揭示了必要性。
2、分了阶段。《慈孝》说:“总体上应该是父母慈子女孝。具体而言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一定是父母慈爱在先,子女孝敬在后;后一阶段:一定是子女孝敬在先,父母慈爱在后。”——揭示了操作的要点。
3、提出了主张(建议)。《慈孝》说:“为了让慈孝思想回归社会人伦,为了让每个家庭和睦幸福,为了让社会和谐安宁,为了让世界和平共处,我真心希望并大声呼吁——大家都来弘扬慈孝文化!”——发出了呼吁。
呼吁发出了,我的响应是:
1、建议都来就此发表高见——开展网上讨论。
2、给讨论提供一点引子——也就是讨论的参考。引子如下:
有一本书叫《黄帝阴符经》,短,434字,分为道、法、术三章,张良、诸葛亮都曾经为之作注,它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自然也可用于慈孝文化。现分道、法、术三层次试举析一二。
道 (最高层次)。 道,分为天道、地道、人道 。 人道(人之道——人类生存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含社会行为规范),可浓缩为“天人为一” ——道法自然,人道法天道,只能遵循不能违逆。人道的要害是:冲气以为和(和谐)。
法 (中间层次执行原则)。就慈孝而言,法有三:
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不求回报,奉献但不争利,或“爱的奉献”。
二、润物细无声。不急躁,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骛远,精雕细琢,水到渠成,孟母三迁育亚圣。
三、矢志不移。父母慈子女孝都需要几十年尽心尽力,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害在不离不弃,始终如一。
术 (最低层次 操作方法)。 就慈孝而言,术(方法)很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这里仅举三点:
一、教育与劝导教不严,父之过。教育要早要正要身教重于言教。
反过来, 父母思想过时、有错,子女要劝导。 不劝导致父母犯罪、受伤害,也是子女不孝。
二、及时补救人都有失误、犯错的时候,子女病了要治、犯错要纠。
父母伤病要及时治疗、护理;经济损失要帮助赏还,人际纠葛赶快化解。
三、换位思维现在条件好了,冲突反而多了,为什么?忽略了将心比心,换位思维,只顾自己想当然,乱批评(或骂),沟通不畅,小事大闹,裂痕扩大,有的丢掉了慈孝。
但愿“父母慈、子女孝”的讨论能有利社会和谐,能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作者简介:常生禾(原名常声和、笔名刘修善) 男 1935年生 四川江安人 大学文化 中共党员 中学高级教 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退休教师 前攀枝花市社科联特约研究员 前攀枝花市逻辑学会理事长 前四川省教科所特约研究员 前四川省逻辑学会副理事长 现四川省老庄学会副理事长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