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上午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在翻看课本时,********说到: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新浪新闻9月9日)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都是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屈原、司马相如、“三曹”、李白、杜甫、“三苏”等诗词作者在中国文史上如同一颗颗灿烂的星星,闪烁在中国文坛。古诗词更如同鲜艳的牡丹将中华文化的芬芳散发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地的人对中华文化也是推崇备至。
然而,我们自己却没有重视自己的古典文化。祖先的古诗词在当代语文课本里占的比例相当的少,甚至有的地方让古典文学退出课本,引发网上对教育去“中国化”的争论。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学习也是浅尝辄止,就是背诵和分析中心思想,难以系统化的学习古典诗词的创作等等。以至于现在的一些作家创作的绝句都如同打油诗,也就难怪脍炙人口的诗词如同凤毛麟角般稀奇了。
古诗词难道就真的该作古?当然不能,中华文化必须一脉相承,古诗词如同汉字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特征。是民族特征就要将其发扬光大,让其像中华民族的基因一样扎根于华夏儿女,而不能让其作古,尘封在历史的回忆里。增加古诗词在教科书中的分量,展现古诗词的魅力,引导学生热爱、创作古诗词,用文学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如今中国人能背出词就是估计就是毛泽东的那首《沁园春·雪》了,可是除了毛泽东的沁园春,还有辛弃疾的沁园春,除了沁园春还有点绛唇、浣溪沙、江城子、西江月…。可见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多么精彩纷呈。所以古诗词不能作古,期待它焕发出春天般的活力。(文/罗世军 网络媒体著名时政评论家)
《道德文化》赏析组委会成立 http://www.sccsbbs.com/a/yuntaiguan/63380.html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