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淮安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10年,张汝华受贿130多次共计120多万元;21名行贿者中的18名是他的下属,权钱交易的指向多为买官卖官,而且基本如愿,最终被他收钱提拔的下属“咬”了出来。日前,因犯受贿罪,张汝华被淮安市中级法院依法判刑7年6个月。(9月16日光明网)
人们对环保局长的熟悉,大概始于“重金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新闻。在这些新闻“炒作”中,既有10万元请宝安区环保水务局局长下河游泳的“起步价”,也有20万请悬赏20万请温州瑞安市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中间价”,还有30万邀请温州市苍南县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的“天价”。但是,这些环保局长们一个个都无动于衷,不被糖衣炮弹所诱惑,纷纷高挂“免战牌”。不知是这些环保局长“不好意思”笑纳那十万元以上的“进贡钱”,还是“明知”河水浑浊不堪,不战而退,人们不得而知。
但是,人们对环保局长的态度油然而生“暧昧”和“敌意”。人们不禁要问,河水浑浑浊浊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今天,通过淮安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汝华收钱“发官帽”一案,我们也许就茅塞顿开了。原来,环境污染问题的始作俑者不是环保局长一个人在“战斗”,而是环保局一群工作人员在“群飞乱舞”啊!
环保局长为啥卖官那么轻而易举?一是卖科级以下的官在局长的“势力范围”内,因而能够一锤定音。二是环保局长、党组书记“一肩挑”,要“提拔”一名干部更是易如反掌。三是“一把手”权力太大。虽然环保局人事大权掌握在局党组会上,每名局党组成员都平等地享有一票表决权,局长、局党组书记“一肩挑”的也只有一票表决权。但是,由于我们国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对“一把手”非常管用的监督制约机制,致使对“一把手”的监督,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难,下级监督太软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人事任免的大是大非上,“一把手”常常表现出惊人的强硬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一把手”的权力被无限放大化,党组会成了事实上的“一言堂”。在这种情况下,“一把手”要卖官还不是手到擒拿的小事一桩,所以,买官者也乐得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拿下“一把手”,大体就大功告成了。
试想,环保局工作人员中,那些买来的官,自然是能卖官的卖官,不能卖官的,就通过收受排污企业的“意思钱”,来实现官帽的物有所值,甚至保值升值。所以,指望这些“身价倍增(买来的官)”的官能把污染企业治理好,让清清河水一江春水向东流,几乎是不可完成的艰巨任务。在这样“恶劣”的治污环境下,一江“污水”向东流,是谁都无法容忍的事,偏偏在环保局就成了可以“理解”的小事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治理排污企业,包括治理被污染了的河水,还得先从治理环保局干部入手。要着力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环保执法队伍,才是治本之策。当前,淮安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汝华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那些“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买官者,也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杀鸡才能儆猴,唯有如此,正本才能清源。只有这样,环保局才能实现真正的环保——局!(文/龙继辉 网络媒体著名时政评论家)
《道德文化》赏析组委会成立http://www.sccsbbs.com/a/yuntaiguan/63380.html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