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小官巨腐”问题,北京市纪委昨天透露,目前正在对56名乡村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严厉查处。朝阳区孙河乡原党委书记纪海义受贿9000余万;海淀区西北旺镇皇后店村原会计陈万寿挪用资金1.19亿;延庆县旧县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心原主任袁学勤挪用公款2400万。(9月20日 人民网)
一般来讲,县级以下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在内的干部,我们统称为基层干部。基层干部所处的区域主要包括广大农村地区和城市街道,他们打交道的人群也主要包括农民和小市民。因此,“基层小官”、“田坎干部”是对基层干部的亲切称呼,“土包子”、“山代王”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诙谐叫法。文中笔者重点探讨基层村干部。
近年来,“小官”腐败现象有所抬头,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通报,2014年8月18日至24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153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涉及村干部的案件达25起,约占通报总数的六分之一,涉案数量和人数都是十分惊人的。“小官巨腐”背后当真印证了那就经典台词:莫拿包子不当干粮,别把村官不当干部。
约束机制不到位,村干部权力过大。有人曾说:世界上最小的官是村干部,最大的官也是村干部。现实中,一般的乡镇小则数个村,大则近百个村,村里的卫生、教育、民政、征兵、法律调解等问题都有村里的两三个村干部“全权受理”。受区位、交通、通讯等条件限制,上级党委政府对村干部的约束力度非常有限。村干部权力运行的空间具带有强烈的封闭性,在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约束下,在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低下的情况下,村干部的实际权力是不可小觑的,村支书“一言堂”的“山代王”作风有巨大的发挥空间。
农村丰富的资源,为权力寻租提供载体。一般而言,一个行政村小的仅有几十人,大的能达到数十平方公里、人口近万人。土地、人口和资源高度集中管理,极易为权力寻找利益的载体。一个流传较广的乡间段子是这么讲的:有三个村的村支书比吹牛,一个村支书说村里一半的钱是我的,另一个村支书说村里一半的房子是我的,最后一个村支书说村里一半的娃娃是我的……这则笑话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但它充分说明了部分村干部利用权力在有限的区域里寻找利益的影子。
在反腐力度空前的今天,人们的视角大多集中在高层,管理中国大半人口的基层“虾米”关注的太少。乡村干部虽然无官职、级别低,其危害程度和方式确是非常惊人的。强化基层反腐力度,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建设一支高效、廉洁、利民的村干部队伍非常值得人们期待。(文/宁涛 网络媒体著名时政评论家)
《道德文化》赏析组委会成立 http://www.sccsbbs.com/a/yuntaiguan/63380.html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