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基于护理人员严重短缺的现实,将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方式。其中,“家属照料型”模式让人感觉很新鲜。子女、儿媳愿意在家照顾卧床不起的老人(符合规定的五类),每月可领取政府发给的300元(照顾半失能老人)或者400元(照顾失能老人)的“补助工资”(据《现代快报》)。
这种方式在给人耳目一新感觉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多的争议。一部分人支持,一部分人持反对意见。笔者认为,看待任何事物都应该辨证地看,此种模式并非明智之举。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家属照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人的需要和利益。然而与此同时,这种模式带来的危害性也是很大的。
首先,不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我国法律规定,子女有照顾父母的义务,也是家庭伦理的基本要求。即使政府不给发工资,子女应该赡养老人。如果连自己的最基本的责任义务都还要好处,长此以往,孝道长存便失去了孝的本意。
其次,不利于人心的稳定,容易造成部分人的心理失衡。众所周知,如今独生子女都面临着父母的养老问题,生活压力很大。政府如果只给照顾半失能老人和失能老人的家庭补贴,那些不属于这个范围内的但身体也患重病且条件艰苦的家庭势必会产生很多怨言。
再次,这不是从根本上解决护理人员短缺问题的办法。当前社会养老是必然趋势,这不仅仅是由人口结构和老龄化社会的特点决定的,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分工的必然。
最后,这笔资金是否被有效利用无从考证。人和人的素质本就有差距,一些本就很富裕但不愿意照顾父母的人会应为发的这三四百元就乖乖屈服,从此尽自己的责任义务了?一些贫困且容易挥霍的人不会拿了这笔钱乱花?此类种种都无法完全保证政府的资金得到有效利用。
由此可见,政府替子女买单尽孝无助于解决养老服务供给短缺的实际问题。(文/袁 媛 网络媒体著名时政评论家)
《道德文化》赏析组委会http://peopleurl.cn/M3A7vi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