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至今,******的治国理政思路,“依法治国”贯穿其中。无论是改革还是反腐,都要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然而,现代社会,没有法律是万万不能的,但法律也不是万能的。
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底蕴的国度,我国古代的德治思想十分丰富。儒法并用,德刑相辅,是我国历史上常用的社会治理方式。法是他律,德是自律,自律和他律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只有思想教育手段和法制手段并用才能相得益彰。我们党也一贯强调,既要坚持依法治国,还要注重以德治国。**********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多次强调,我们要抓好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
从理论上讲,法律和道德的本质决定了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虽属不同的范畴,但从本质上讲,法律和道德都是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重要手段,对人们的行为都有指引、约束、规范、评价功能。法律是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机关为后盾强制人们遵守,道德是靠其固有的劝导力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违反法律规范会受到法律制裁,轻则赔礼道歉,重则剥夺人身自由甚至生命,违反道德规范只会受到社会舆论和自己良心的谴责,产生羞耻感和不安感。
从维护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说,法律确实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从改变人的性情、提高人的素质、改变社会风气来看,则需要道德发挥作用。因此,法律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虽然它们发挥作用的领域各有侧重,但在其维护社会稳定所发挥的作用方面同等重要。
从我国的实际看,当前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必须把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民主与法制是不可偏废的,法治与德治同样不可偏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制定了百余部法律法规。但是一方面立法的滞后性导致了一些新出现的社会行为、社会现象无法可依,更为重要的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未落到实处。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执法人员的腐败行为使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依法治国尚未到位,另一方面是忽视了思想道德建设。
所以,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卢骏骅 网络媒体著名时政评论家)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