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之后,为防止某些基层党建“顽疾”继续并发和蔓延,************作出了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而为深入贯彻落实这些指示精神,中共中央组织部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 《 人民日报 》2015年05月01日 04 版)
然而,选派第一书记的意义绝不是任命一个“村官”那么简单。笔者认为,这是确保“基层版”的“四个全面”能否在农村“落地生根”的“关键一招”,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的“六位一体”格局能否继续推进。
从“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来看,“四个全面”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还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近的愿景所在。在“四个全面”的内部关系中,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而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故而笔者认为,选派第一书记已经可以算作一种“国家战略”。就此层面而言,则需要从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高度来认识选派第一书记的重要性。《通知》对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任务作出了明确界定,即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
从基层的现实问题来看,由于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所必须攻克的“死角”。“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要美,农民要富,农业要强,离不开村干部。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来看,他们是促进农村改革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火车头”,是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排头兵”,更是我们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桥头堡”。而作为班长的村支部书记,无疑是村干部的“班长”。这个“班长”做得好不好,关系到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大不大,战斗力强不强。 然而,在某些地方,存在着少部分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的“软组织”病。党组织缺乏战斗力,村干部缺乏责任感,村支部书记变成“光杆司令”。在个别严重的地方,整个村级党组织一派乱象,如何能担得起促进农村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的重任?所以,第一书记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在第一时间攻克这些“死角”。
从本次选派帮扶的区域和选派干部的标准来看,范围广、任务重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客观实际,体现了中央对这些地区大力开展扶贫、帮助基层改善面貌的决心和力度。因而,“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工作经验足”是这一次选派干部的三大“高配”指标,且缺一不可,可见中央对选对人的良苦用心。鉴于此,应以“三严三实”为基本标准来选派第一书记。这是因为,《通知》里关于第一书记的基本条件,在本质上与“三严三实”的基本内容具有内在一致性。第一书记所应具备的政治素质、工作才干以及相关的经验与能力,与“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高度契合。由此可见,“三严三实”所包涵的素质,正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基本功。
“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选派第一书记,是一次干部大“输血”,事关基层党组织的安身立命,须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选派工作,力戒形式主义。《通知》明确指出,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党委组织部门要牵头组织,做好协调指导工作,农办、扶贫等部门要开展涉农、扶贫等政策和技能培训,加强业务指导。要保证第一书记工作经费,加大支持帮扶力度。这些都是硬性的“入门”“规定动作”,应不打折扣地执行到位。各地在选派第一书记的过程中,应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切实坚持“高标准”,杜绝以“运动”代替“行动”的不良倾向,切忌堕入空浮的“刮风主义”和短视的“运动思维”的“怪圈”,让第一书记真正能够成为落实“基层版”“四个全面”的“先锋官”。(文/张 进 网络媒体著名时政评论家)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