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等多部门联合推出国内首套“全国领导干部国学教育系列教材”,这代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领导干部正心、修身、治国的理论资源和文化基础将有本可依。据了解,教材共11册,涵盖干部廉政、用人等多方面。未来,国家行政学院及全国省级行政学院系统,将对现任各级行政干部进行传统文化轮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国学是国魂之学,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在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古人所倡导的不少原则,今天仍然价值长存,意义深远,值得借鉴。时至今日,它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发扬光大。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常常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内心汹涌澎湃的家国情怀——他曾号召“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他曾感慨:“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他还曾饱含深情地谈到“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炊烟……他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被网友们纷纷“点赞”,称“好诗人,好意境,好精神,好榜样!”他的短论文章《之江新语》语言简洁明快,形式生动活泼,讲道理浅显易懂,不空发议论,言之成句,持之有理,文风朴实……他以厚重的国学根底,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中国领导人的文学修养。总书记的言传身教,对于当今我们各级官员为人从政,无疑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迪与导航作用。
国学传统中蕴藏着一些正确的执政理念,蕴藏着对人的价值观念、道德理想、人生追求的深刻昭示,是领导干部修齐治平的优秀教材。比如孔子的:“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再如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民之乐者,民也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也忧其忧。”管仲也曾说过:“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虽然这些民本思想与我们今天“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主张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这些民本思想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没有条件实现,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不仅哺育了一大批关心民众疾苦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而且在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今天,它对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执政为民”的思想,仍有借鉴意义。古人在阐发他们的民本思想的时候所留下来的名言警句,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深林”,说明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这些经世名言,成为千古传诵的处世、治学、为人的精神支柱。就是在今天,这些名篇佳句,也对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建设起积极的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文学名作能够做“灵魂之壮游”、“智慧之攀登”,从而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博大。诚如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的那样“一个人不管学什么专业,总得懂点文学知识,有点艺术修养,这对于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很有好处。”据说,邓小平出差时身边常带一两本《聊斋》或古诗词,抽空就翻翻。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他们出访或出差,也常要带一些唐诗、宋词、元曲,还要带几本世界名著的浓缩本。显然,关键不在忙闲,而在认识,在态度,在于养成习惯。
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今天,作为领导干部,应该率先垂范,多读点国学,从中吸取精神营养,体会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视野,贾谊“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的智慧,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文/李惠 网络媒体著名时政评论家)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