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总书记说的“小康看老乡”,我个人理解为:“小康”不应当是数字小康、面子小康、局部小康,而是建成一个不分地区、不分民族、不分身份和老百姓感受得到的、内心认可的、实实在在的、不含水份的全面小康。一个地方的小康实现程度怎么样,关键要看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变化有多大,看老百姓对全面小康的知晓率有多广,看老百姓对小康实现程度的满意度有多高。
************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黔西南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基础差、底子薄、自然条件艰苦、小康实现难度大,在全面小康建设中,州委、州政府秉持一种不等待、不懈怠、不折腾的积极态度,把同步小康创建作为全州工作的总抓手,提出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且在全省率先提出和完成了“1+1+8”的总体框架设计及系列制度安排,提出了“同步不同步,关键看干部”的理念。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基层的乡镇干部,我个人认为,“同步不同步,关键看干部”,就是在推进同步小康创建过程中,关键看干部怎么干、有没有作为,特别是村干部,他们生活在农村,本身就是农民,他们既是同步小康的推动者,又是同步小康的受益者,他们的工作思路清不清、作风实不实、办法多不多、敢不敢担当,直接关系着一方百姓小康生活能不能如期实现。
第一,“同步不同步,关键看干部”,看干部的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干部的工作思路有多广,百姓的发展道路就有多宽。作为村干部,他们对所在村的生活环境最熟悉、风土人情最了解、亲情关系最直接、发展愿望最迫切,没有哪一位村干部不期望、不憧憬着村容村貌改观和群众脱贫致富,为什么多数人的愿望很难实现?很大程度上讲还是工作思路问题。以我曾经工作过且有三年包村经历的兴义市顶效镇绿化村为例,在改革开放前,绿化村是有名的“穷山沟”,全村群众人均吃粮仅135斤,人均收入仅82元,吃救济粮的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30%以上,大多群众过着贫穷的生活。改革开放以后,在杨明权、龙家兴等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首先想到的是完善基础设施,修建通村公路、通组公路,实施生态综合治理,投入资金改造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和通户水泥路,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以后,想到的是如何发展产业,实施了栽好一棵树、培育一片苗、办好一个节等一系列措施,发展壮大村级经济。绿化桃产业发展壮大以后,想到的是培育绿化桃幼苗出售给周边县乡种植,既可以发展壮大桃产业,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又可以通过出售幼苗赚钱。在出售幼苗给周边县乡种植的同时,绿化村则开始谋划产业转型,发动农户种植大五星枇杷。2011年,绿化村建成优质桃基地5万亩、大五星枇杷基地2万亩,全村人均收入突破8000元,实现通组道路硬化,家家户户通自来水,60%的家庭有小轿车,绿化村也从昔日的“穷山沟”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桃花谷”,各项指标均达到贵州省的小康标准,绿化村在全州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第二,“同步不同步,关键看干部”,看干部的工作作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农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力量。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如果村两委班子没有好的工作作风,就无法凝聚人心、搞好团结、形成合力,村级组织将是一盘散沙,什么跨越发展、同步小康都只能是空话。所以,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带头人,为推进同步小康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障。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没有大改观,不算好‘村官’”,村两委班子肩负着带领村级经济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等职责,他们的知识学历、品行修养、处事风格和领导艺术等,直接关系到行政村发展的快慢。实践证明,村两委班子成员素质高、能力强、敢作敢为、善做善成,就能带领群众实现快速发展,反之如果村两委班子能力平庸、人心不齐,就会贻误发展机遇,耽误村级的发展。只有把那些政治靠得住、作风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才能引领全村群众走富民强村之路,实现同步奔小康的奋斗目标。
第三,“同步不同步,关键看干部”,看干部的工作办法。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村干部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是党的政策宣传员、为民办事服务员、执行决策指挥员和身先士卒战斗员。村干部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尊重群众、团结群众、遇事同群众商量,关键时刻为群众想办法、出点子,紧要关头为群众动真情、出实招,群众才能信任你、支持你,只要有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办不成的事。众所周知,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山区,是贵州省一类贫困村,过去被称作“贵州沙石峪”、“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2010年3月,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长时间干旱使村里的金银花产业面临枯死威胁,村支书朱昌国经过反复实验,总结推广的“滴灌”技术,使村里的2000多亩金银花重新起死回生,保住了村民的命根子,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村民常说:“带领群众富,才是好干部”,现如今,冷洞村梯田层层、通村道路宽敞、自来水到家到户、山上爬满金银花,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闯出了一条在恶劣的环境中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第四,“同步不同步,关键看干部”,看干部的担当精神。担当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精神,还是领导干部政治品格的应有之义。村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最直接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工作量大、头绪繁多、情况复杂,上级有关农村的方针、政策和决策决定,都要通过村一级来具体组织实施,都要通过村干部来具体执行。因此,作为新时期、新形势、新常态下的村干部,应当正确认识村级组织的地位和肩负的重任,在面对重大项目实施和重要决策执行的时候,必须有担当精神、奉献精神;在面对繁重工作任务和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的时候,必须有使命感、全局观。人们常说:“藏在深山人未识,好酒也怕巷子深”,兴义市鲁布格镇中寨村距离兴义城区70余公里,与云南省罗平县旧屋基乡隔黄泥河相望,是贵州省一类贫困村。2012年,鲁布格镇根据中寨村的气候特征、土壤环境和地质条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在中寨村发展何首乌产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群众不愿置换土地,村支书毛永胜挨家挨户给群众做工作,把自己的良田好地拿出来与群众交换耕种,换取集中连片土地种植何首乌,并且承诺两年后由群众自行选择继续耕种还是选择何首乌产业。“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怀”,两年后,当初选择耕种毛支书土地的农户都愿意选择何首乌产业,为了兑现承诺,毛支书只能放弃何首乌产业收益,收回属于自己没有种植何首乌的承包地。此时,为了盘活土地资源,带领更多群众致富,村支书毛永胜又发动群众种植黄竹草,发展规模化畜牧产业,先后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建成牛舍、羊舍3000余平方米,大力实施圈养商品牛和商品羊。目前,中寨村何首乌种植面积达800余亩,核桃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规模养牛200余头、养羊500余只,带动群众养牛400余头、养羊800余只。村支书毛永胜在关键时刻挑重担,在责任面前不回避,在利益面前不计较,正悄悄带领全村人民朝着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文/郑红艳 网络媒体著名时政评论家)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