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同志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上指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商关系,做到与企业家有交集不能有交换,有交往不能有交易。(《山西日报》9月1日报道)“有交集不能有交换,有交往不能有交易”,这句话鲜明地指出了处理政商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也是对************提出的“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的最好诠释。
政商关系既是老问题、又是新问题。作为一个地方的领导干部要抓经济就不能不和民营企业打交道,就不能不和企业家们交往,不打交道、不交往,何谈发展经济?作为领导干部主动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项目对接、挂钩帮扶等工作,着力营造重商、亲商、兴商发展氛围,这是好事,更是分内之事。 但随着反腐的持续发力,一些干部一改过去“门不好进、脸不好看、给了好处才办事”,现在“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不给好处还是不办事”,奉行着“不做事就不会出事”的为官准则。这明显是刻意与商人保持距离,典型的懒政怠政、不作为,走向了“消极腐败”的极端。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也有悖于“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要求。究其原因,还是从“稳”的思想、“守”的观念、“怕”的心理在作怪。
当然,一段时期以来,政商关系一直饱受诟病,一些领导干部在与企业家交往过程中出了问题,并不是因为和企业家有交往,而是以权谋私,我为你办事,你助我发财。当然,也有企业老板利欲熏心,“围猎”官员、钱权交易的原因。但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官员自身,只要个人按规矩办事,坚持原则,守住底线,不搞权利寻租,就不会因小失大。如此这样,干部对企业家该接触的接触,该帮的忙照帮,不把守规矩作为“守摊子”的借口,始终坚守“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基本要求;企业有困难找政府,不用整天琢磨找门路、找靠山,政商关系又有何愁呢?
“交集不交换,交往不交易”,看似“一字之差”,实则“天壤之别”。政商关系当如“君子之交”。为政商关系“正名”,不仅是领导干部保护自身的需要, 更是一个地方优化党风、政风的需要,更是引领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有理由相信,随着依法治国,简政放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等一些制度建设的日趋完善,建立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型政商关系定会破题,政商边界将会进一步理清;各级企业也会从和政府拉关系、搞圈子的“畸形心态”中摆脱出来,把发展的精力放在科研和创新上,走自主创新、科技发展的路子,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各级领导干部也一定会持恒守节、头脑清醒,在维护稳定、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开放合作等大事中发光发热,把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文/付建国 江朝辉 网络媒体著名时政评论家)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