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不分男女老少,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把雷锋精神继承和发扬光大。但是,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在河南省会郑州却活跃着一个叫郑州市老年“雷锋团”的志愿者服务队,他们大多为退休老人,年龄最大的已经84岁,而且,已经坚持了23个春夏秋冬;而且,他们已经助人为乐上百万人次。他们那种持之以恒的毅力,令我们感动。
据大河报3月8日报道,在郑州火车站,你总能见到这样一群老人:退休后仍坚守在一线,戴着红袖标,四处奔波帮过往乘客指路、充电、兑换零钱……这些老人平均年龄66岁,都是郑州市老年雷锋团的志愿者。其中,最大年龄的老人已84岁,仍每天坚持服务2小时。23年来,风雨无阻,他们一直坚持做志愿服务活动,累计为100余万人提供过帮助。23年来,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10余人,发展到今天的160余人。
他们虽然为他人做的大多都是小事,但却在郑州火车站以弘扬雷锋精神为己任,为郑州树立了一个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窗口。而且,已经成为郑州火车站一道亮丽的精神文明风景线。有了老年“雷锋团”志愿者的热心服务,需要帮助的人们就不会感到孤立无助;有了老年“雷锋团”志愿者的关怀与爱戴,那些被帮助过的人就会在心中永远记住郑州给他们留下的美好印象。
左春秀老人不仅是老年“雷锋团”中年龄最大的长者,而且是1992年创建老年“雷锋团”的创始人。正是因为拥有她的正确引领,让老年人拥有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支柱;正是由于她的耐心与毅力,才能使郑州老年“雷锋团”由初期的十几个人,发展壮大到现在的160多人。
众所周知,全国各地火车站是社会治安最复杂和商业服务质量最让外地人质疑的场所。而且,郑州火车站是京广线中途最繁忙的客运车站,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外地人很多。而且,由于历史的原因,郑州的城市街道并不是井字形框架结构,很容易让外地人摸不着东南西北。可以说,仅此一项就够老年“雷锋团”的老人们忙乎了。由于老人们孜孜不倦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特别强,所以23年风雨无阻,他们兢兢业业地为100多万人提供了各种周到细致的服务。
可以说,一个城市的亮点,并不是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它能不能给外地客人提供更多优质服务;可以说,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怎么样,关键在于流动人口最多的火车站能不能成为郑州市对外的文明窗口;可以说,一个省会城市不仅需要拥有足够的物质财富,而且需要拥有更具时代特色的精神文明服务所蕴含的巨大精神财富;可以说,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因为,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一致的,完全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所以,郑州市老年“雷锋团”的生命力才会经久不衰,犹如雨后春笋得到了发展壮大。
雷锋同志生前在他的日记中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正因为这样,郑州市老年“雷锋团”的每个成员才能十分珍惜自己在这个集体中所发挥的作用;正因为这样,郑州市老年“雷锋团”才能迎风傲雪,经过23年的团结奋斗,发展壮大成为享有盛誉的雷锋精神传承者,并成为郑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靓丽风景线。而且,他们是河南人民的骄傲与自豪;而且,他们是大家学习的楷模。(文/郭喜林 网络媒体著名时政评论家)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