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是不久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简称《意见》)对民营经济定位的重要论述。
从国家及各地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中,民营文旅企业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业已成长为文化和旅游产业乃至整个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随着《意见》等政策东风渐起,民营文旅企业能否借势突破旧难题、迎接新挑战,成为文化和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一场关切民营企业发展的
政策“及时雨”
《意见》一经发布便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尤其是在民营企业家中引发热烈反响。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会长、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吕建中表示:“《意见》的出台和落地实施,对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阶段的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进一步稳定了社会预期,增强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安全感、获得感,广大民营企业必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吕建中说,作为国内首个专门服务民营文旅产业发展的全国性商会组织,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广大会员单位认真学习《意见》精神,发挥民营企业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坚守主业,做强实业。
记者注意到,在《意见》发布后一个多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关于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通知》等多项细化政策,并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以此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机构,加强相关领域政策统筹协调,推动各项重大举措早落地、见实效,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通知,宣布启动2023年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月,针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短板、困难问题和服务需求,提出各地文旅主管部门要通过政策宣传、市场拓展、金融对接、稳岗就业、企业培训、调研走访等,积极推出一批形式多样、有针对性、能见实效的服务活动和惠企举措,为行业全面恢复和加速发展积蓄力量。
“这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政策的发布,全面关切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诉求和政策期待,将使广大民营文旅企业拥有更加良好的发展机遇、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和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作为从业者,我们从当前的政策中,不仅找到安全感,更应及时理解政策,找好节奏感和方向感。”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常务会长、域上和美集团董事长邱伟表示。
不容小视的贡献,
不可忽视的难题
根据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早在2015年,民营文旅企业便已在不少省区市的文化和旅游产业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如今,以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更是在文旅企业数量中超过了2/3的比例,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国内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排头兵,随着社会力量大规模进入以及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的扶持,江苏民营文化企业和小微文化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根据江苏省一季度发布的数据,2022年,江苏规模以上法人单位首次突破万家,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70%,贡献了约80%的文化产业增加值。
在中西部文化和旅游大省陕西,民营企业在当地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据日前举办的陕西省民营文化企业座谈会透露,截至2022年底,陕西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户数中,民营文化企业占比达73.7%,营业收入占比为57.3%。今年1月至6月,陕西省民营文化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320.8亿元,同比增长6.9%。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陕西6家上市文化企业中,有3家为民营企业。
一方面是各地民营文旅企业蓬勃发展快速成长,通过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各地文化建设及产业发展壮大作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受外部环境变化或自身因素制约,不少企业在发展中或多或少遇到“成长的烦恼”——有些是长期存在的融资难、经营难、人才难等老难题、硬骨头,有些则是转型升级中暴露出的如产品创新能力或品牌影响力不足等新困难、新挑战。
《意见》发布后,多地纷纷组织研讨会,交流民营文旅企业发展诉求。其中,受疫情等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部分民营文旅企业的经营状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难以应对人力、租金等成本,甚至资金链断裂,很难再继续维持或扩大经营,成为不少地区民营文旅企业在当下的共同痛点。
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民营文旅企业要加快解决产权不清晰、产权结构不合理、企业治理不规范、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等严重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建立并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合理、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营高效灵活的现代企业制度,以科学管理进一步释放企业发展活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吕建中表示,引导支持广大会员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将是接下来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的工作重点之一。
针对现实难点,
直击企业痛点
破解发展难题,需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业界看来,《意见》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意见》中提出的31条政策措施,如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等直击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痛点、难点,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可落地执行性。
“其中,《意见》中关于促进公平准入的表述,也为文化和旅游市场准入降低了门槛,有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邱伟坦言,“后续该如何放开手脚,进一步释放民营文旅企业的动能,对我们企业的创新力、执行力乃至产品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鼓励民间投资,则加大了对社会力量的开放力度。“对于民营文旅企业来说,这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借助市场机会参与项目开发,激发产业运营活力。这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在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多样化旅游产品开发、乡村旅游等领域发挥优势。”
为进一步提高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围绕解决“小资本占有大资源”问题,多维施策、精准盘活经营主体,不断提高景区市场竞争力。据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陈少卿介绍,山西将在全省各市各遴选至少1个国有非文物4A级以上景区,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以竞争性配置方式向社会力量出让景区经营权或业态经营权,盘活资源。“在此基础上积累经验,探索模式,在全省推广,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丰富优质产品供给,激发旅游景区运营主体经营活力,推动景区向高质量旅游目的地转化。”
为了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成为最近不少地方出台文化和旅游产业支持政策的关键词。四川省日前发布《四川省文化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对于哪些企业可申请入选“四川省文化企业上市培育库”,相关负责人表示,入库企业将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四川省将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国有和民营文化企业并重,以此来推进各类文化企业上市。
充分发挥多方平台力量
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
为了加大对民营文旅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帮扶效益,各地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或通过文化企业协会、商会,或通过地方文化和旅游产业基金、投融资中心、产权交易所等机构,搭建助力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的平台。
日前,重庆市文化产业商会宣告成立,首批160多家成员单位覆盖文化和旅游领域上下游产业。据重庆市文化产业商会会长、重庆五洲世纪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董事长徐登权介绍,该商会将定期举办相关活动,扩大民营文化企业参与广度,打造重庆独有的民营文化企业品牌,形成长期机制。“商会还将建立政府部门与行业商会协会法律服务工作站,为民营文化企业提供法律政策、知识产权、银行融资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并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民营文旅企业的意见和诉求。”
为了更好地助力本地民营文旅企业恢复并高质量发展,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今年3月底参与共建了湖北省文化和旅游投融资促进中心。除了为民营文旅企业提供贷款和担保对接服务、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参与构建地方政策体系,该中心还为民营企业及个体户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和咨询服务,助力民营企业等经营主体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意识,增强其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据湖北省文化和旅游投融资促进中心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王金鹏介绍,该中心还依托华中文化产权交易所打造了“华中文旅要素资源交易平台”。这一平台集文化和旅游要素交易、文化和旅游企业投融资服务于一体,整合各类文化和旅游要素资源,以挂牌转让景区门票(通票)、景区年卡、酒店客房住房券(通券)等标的方式,为文旅企业提供更加高效、灵活的融资渠道,起到“引资、引流、引智、引商”的作用。平台上线当天,两家民营企业花海乐园和胡家茶园首批挂牌的819万张景区门票即被抢购一空。
四川则在日前成立四川省新文艺组织发展联合会,并筹建文艺两新人才创新与产业发展孵化园区,为民营文化企业、民营文化工作室、民营文化经纪机构等提供内部沟通、合作的平台,全方位吸纳、扶持优秀的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新文艺人才,利用互联网和实体市场资源平台,实现文艺创作的价值转化,实现文艺创作的产品化、市场化。
系列金融帮扶措施
直指民营企业“融资难”
在各地陆续出台的系列支持政策及打造的帮扶平台中,最为民营文旅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所关注的,便是融资及税费等方面的支持,毕竟资金问题关系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关于开展2023年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月活动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各地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要针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实际困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满足合理融资需求,推动降低融资成本。要组织开展各类投融资促进、政银企对接恳谈等活动,搭建文化和旅游企业与金融机构交流合作平台。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文化和旅游企业经营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联合金融机构进园区、进企业,开展金融惠企政策和产品服务宣讲活动,精准对接企业多样化、个性化金融需求。
在持续的政银企联动实践中,各地纷纷构建起金融支持民营文旅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创新推出本地特色的文旅企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如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联合出台了《辽宁省金融支持文旅产业专项行动方案》,在支农、支小再贷款中为文旅企业单列“文旅贷”,对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涉农、民营小微企业及项目进行精准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文化和旅游领域贷款投放力度。
“我们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和个体户就资金等需求对接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通过共同组建金融支持文旅专班,推动金融服务下沉和服务窗口前移。设立‘首席文旅金融官’,建立文旅企业‘白名单’并做好动态管理等工作,畅通银企对接渠道,定期开展金融惠企活动,精准匹配产融供需,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王金鹏建议,未来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提供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分散等风险管理服务,帮助民营文旅企业识别和规避各种风险,提高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能力。
在邱伟看来,这一系列政策及措施直指民营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为文旅企业快速摆脱疫情影响、进一步做优做强提振信心。可以预见的是,在金融资源更多流向民营经济的环境下,民营文旅企业将在产业各领域有强劲的发展。
本文由成都市府南河(锦江)综合整治倡导者、成都黄龙溪古镇旅游综合开发第一人、黄龙溪得舍禅意酒店董事长李勇推荐!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