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赵振华,网名“一把驳克枪”。退休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余代、四百年)。受家庭熏陶,他从小喜欢北京文化,近30年来收集老北京照片一万余张、老北京歇后语近千句、老北京俗话近千句、老北京歌谣数百首。每周六晚上8点,赵老师准时在旧京图说读者群开讲老北京。
猪泡尿装酒
我想给朋友们聊聊清朝北京城里驮私酒的。
我小时候,邻居老爷爷说:驮私酒这行儿没有单打独斗的,都是团伙儿,大概有这么十人左右。
这十个人各有分工,其中有一个人推着独轮车,到比较熟悉的烧锅去买酒。虽然烧锅掌柜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但双方都不说破了,万一要是出了事儿,谁也不会牵连到谁。
卖生熟白油、猪肉、猪下水等物的店铺门前悬挂着一串串猪尿泡做幌子,好似白色气球。大家可以脑补一下猪尿泡里放上酒的样子。甘博摄
驮私酒的一般一回买五六十斤,甚至一百多斤酒。他们用猪泡尿,就是猪的膀胱装酒。当然要把它弄的干干净净,又干净又没有味儿,那么弄好了的一个猪尿泡能装多少酒呢?能装五斤白酒。这些人推着一辆独轮车,车下面垫个破被窝,然后就把买的这些酒,就是这些猪尿泡两个一对两个一对儿给拴起来放在独轮车上,再盖个破被窝,就在烧锅交了钱推着独轮车就出来了。
他们也不是天天干,隔些日子干一回。
一般是下午,他们从烧锅——酿酒作棚把酒买出来,先找个地方睡上一觉,等到天黑了,爬起来吃点东西、喝点儿水,就上路了。一个个都是短衣襟、小打扮,一般不带兵刃,一个是用不着,普通老百姓也不惹他们,即使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也不举报,不是不敢,而是谁也不管这个闲事。小偷和劫道的遇到他们,也不招惹他们,这叫井水不犯河水。看见了一点头,并不说话,各走各的,因为知道他们干的是玩命的差事,不招惹他们。
爬城墙可是技术活儿
当然,他们一般也不招惹别人。即使官军拦住他们搜身,因为没有凶器,也算良民了。他们悄悄的按计划好的行走路线,走上几个钟头。到了夜深人静,来到北京城的城墙下面约定的地点。他们的同伙,提前两三个时辰到城墙下边的观察哨,专门观察城墙上堆拨里士兵的动静的。“堆拨”是满语,指的是把守城墙的士兵休息的房屋。
每座堆拨里一般有10名左右的士兵,这些房屋专门建在城墙顶上。根据资料,在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城墙上面一共有堆拨135处,每两座城门之间是15处。也就是说,两座堆拨之间也就是间隔100米左右的距离。所以要是有人想翻越城墙私自进城,只要出一点儿动静,就有可能被把堆拨里的士兵发现。
运酒车来到城墙下,只要观察哨说一切正常,这些人就三下两下把装酒的猪尿泡从车上卸下来。负责推车的人就算完成任务了,一个人推空车回家,踏踏实实等着分钱。
观察哨和其他人开始爬城墙,每人腰里盘着四丈多长的绳子,都把鞋子脱了塞在怀里,手脚并用,非常熟练,平时都练过多少回了,一会儿就爬到三丈多高的城墙上面,北京内城城墙的高度是三丈五尺五寸。爬到上面,第一件事就是把腰里的绳子解下来,把一头拴在雉堞上,另一头扔到城墙外面的下边去。
雉堞(zhì dié),又称齿墙、垛墙、战墙,是有锯齿状垛墙的城墙。可用来作为守御城墙者在反击攻城者时的掩蔽之用一般都是建在城墙的外侧。
主讲人 | 赵振华(一把驳克枪)
(原标题:飞檐走壁不一定是贼,也许是老北京驮私酒的)
来源:北京日报▪旧京图说|作者 赵振华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