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春天,盼来一个休息日。
她从早到晚从里到外,忙忙碌碌披星戴月又是一整日,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意欲入睡又忧心次日要早起,因为白天她儿子说想喝排骨汤。
于迷迷糊糊中她乍然惊醒,一瞅手机已是凌晨三点多,手机还在自己刷着抖音。
抖音里还在重复播放着“怀民亦未寝”。那一刻,一种孤寂落寞从她脑海闪现,内心瞬间翻涌澎湃。可能就在那一刻,她才突然有所悟,小时候语文课本里面真的没有一篇古文是滥竽充数的。
记得当时初学《记承天寺夜游》时,只是走马观花的敷衍老师,想着能背诵能应付考试即可,走心是不可能。当时还心里还暗想,苏轼真是闲的发慌,大半夜不睡觉还有雅兴和友人散步赏月。
直到成年后,她读了《苏东坡传》才懂得苏轼,正如那句歌词所写,“初见不识曲中意,再见已是曲中人”啊。
孩童时期稚嫩的她已然是误会了苏轼,他哪里是大半夜不愿睡觉闲的发慌去散步赏月呀?那是苏轼推己及人,他在用一颗同理心,去共情有着同样遭遇的张怀民。而那个真正睡不着的人并非苏轼,实则是张怀民。
当时正值张怀民被贬至黄州,而那时距离“乌台诗案”过去已有四年之多,苏轼早已释怀。张怀民则刚被贬到黄州,他肯定会忧思重重、身心疲惫、苦不堪言,彻夜难眠辗转反自是不在话下,这一切苏轼再清楚不过了。
于是他来到承天寺,张怀民果真未睡。于是苏轼才说怀民亦未寝,故两人相与步于中庭。年少时,怀民常有,月色不常有;是如今,月色常有,而怀民不常有。当你在感慨苏怀二人友谊的刻骨铭心时,不妨再来听一听关于黄庭坚和黄几复的故事,当年他俩的友谊曾被传为一段佳话。
成年人的友谊,很多时候不再以见面频率来衡量,“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很多时候,朋友间的挂念之情可能就浓缩在了一杯酒里面,你我隔空举杯,只为这些年的悲欢离合。
没错,刚才的这句诗就是来自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寄黄几复》。这是黄庭坚迈向不惑之年时写给挚友的诗。全诗短短56个字,却道尽了两人半生的离合与蹉跎。他们在不同的地方任职,期间书信从未中断,即使天南海北,牵挂和慰问也不曾断绝,这种友情就像一坛陈年老酒,越长久越醇香。
迈入官场数十年,黄庭坚初心不变,大力整顿吏治,赈济灾民,深受万民的敬仰与爱戴。但是,磊落正直如他,却动了别人的奶酪,因而在官场上备受排挤。
35岁的他因为替遭受蒙冤的苏轼说话,而被处罚,调任江西泰和,后来辗转山东,又因为党政被降职,饱受新党上司的刁难。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此期间,他的两任妻子都先后病逝,多年来他与黄几复的友谊就显得更为弥足珍贵,而这也是黄庭坚后半生为数不多的安慰。
两人虽相隔甚远,但是还是会互通有无,相互赠予一些对方稀缺的东西,当然书信自是不可少的。当黄庭坚在山东德州担任镇监时,他听说黄几复被调任到非常偏僻的广东四会,于是一时感慨,便有了他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诗《寄黄几复》。
桃李、春风、江湖、夜雨、十年、一杯酒。它们是反反复复被诗人描摹的对象。年少时的我们,一起在春风中,欣赏着盛开的桃李花,举杯共饮,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如今各自流落江湖,十年来,只能在夜雨连绵的日子,以孤灯为伴,思念着对方。
在诗里,黄庭坚为黄几复不甘、不平,心疼他蹉跎半生,双鬓生了华发,却还生活在岭南此等蛮荒之地,但是他却忘了,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可能这已然是超乎于友谊的大爱,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再到一起走向蛮荒落魄,或许这也是一种长情的陪伴吧?
再次回首来时路,再看看那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他们的友谊是从翩翩少年走向人至中年,是从霞光万里走向夜幕的黑暗,是少年得志再到穷酸聊倒后抱团取暖的一种慰藉。就像黑暗中的一丝光亮,寒风中的一件披风,更像是苦涩中泛起的一种回甘。
知晓黄庭坚用心灵相知的笔墨,抒写着友谊,感慨颇多。写完这篇稿子,她默默擦拭了眼角泪水,打包了一瓶“一品江山”酱酒,寄给了分别十一年的朋友。
今朝赠君一瓶酒,愿君畅饮共欢笑。岁月如梭情常在,千里共婵娟!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