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桌合餐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家人亲友围坐在一起筷来箸往,其乐融融的背后却也为病毒病菌提供了传播通道。商务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商场、超市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其中要求餐饮服务单位要为合餐顾客提供“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或者“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服务。但记者日前探访发现,北京多数餐厅尤其是平价餐厅依然不主动提供公筷公勺,市民合餐也常碍于情面不会开口要公筷,使用公筷公勺“事儿多”“显生分”的观念仍然存在。(1月15日《北京日报》)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民众的卫生意识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常消毒等成了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但还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公筷公勺”的使用问题。
众所周知,受中国传统习俗的影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家人吃饭,还是亲朋聚餐,大家围坐一桌,夹菜、吃饭几乎是“一双筷子夹到底”。如果餐桌上有人使用公筷或公勺夹菜、舀汤,那势必会被认为是“嫌脏”而被其他人所“不齿”,或“指责”。有时候,明明知道“使用公筷公勺”更卫生、更文明,也往往出于“避嫌”而不得不“一双筷子夹到底”。
其实,在餐桌上“一双筷子夹到底”,这既不文明,更不卫生。俗话说:“病从口入”。要知道,许多疾病都能通过飞沫传播、接触性传播,当大家合餐围坐在一起,筷箸纷飞、觥筹交错之际,病毒就会趁虚而入,通过一个个餐盘、一双双筷子,传进在座每个人的体内。可见,“一双筷子夹到底”对用餐者的身体健康安全是何等的危险啊!
因此,笔者以为,通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无情“肆虐”,各地重提让使用公筷公勺引领“新食尚”,无疑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这不仅是“传递文明”的需要,更是“呵护健康”的需要。
眼下,随着人们的文明意识和健康意识越来越强,餐桌文明不仅仅体现在诸多的小细节上,使用“公筷公勺”也是餐桌文明的一个体现。在餐桌上,夹菜用公筷,瓢汤用公勺,这既是健康、卫生的一种表现,更是文明、素养的一种体现。同时,这也是对他人尊重、负责的一种表现。
此次,商务部印发《指南》,其中要求餐饮服务单位要为合餐顾客提供“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或者“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服务,这无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示范意义。同时,这对推动全民“使用公筷公勺”具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但愿公筷公勺引领“新食尚”能成为全民的一种“共识”,让“公筷公勺”成为餐桌文明的一个“标配”,并引导广大民众一起行动起来,向不良的传统习俗发起挑战,从使用“公筷公勺”做起,向餐桌要“文明”,向餐桌要“健康”,从而一起乐享文明和健康。
浙江省开化县会计核算中心通讯员:廖卫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