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部署完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退出相关政策,提升市场主体活跃度。会议指出,企业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加快完善应破产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退出配套政策,解决退出难问题,是优化要素配置和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一要完善中小微企业简易注销制度,使中小微企业在开办便利的同时退出也便捷,促进改善市场主体结构,提高市场主体活跃度。二要建立企业破产和退出状态公示制度,及时将企业破产和退出相关信息列入可公开查询的企业信用信息中,完善信用机制建设,促进公平竞争。三要保障破产程序依法规范推进,完善管理人制度,强化管理人依法履职责任,发挥债权人委员会、债券持有人会议等协调协商作用,依法保护职工和债权人、投资者等权益,依法打击企业破产或退出中恶意逃废债行为。
就此次会议的内容金融时报记者马梅若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周德文。
2020年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普遍的状况如何?
新冠疫情造成中小企业生产计划被打乱,日常经营中断,很多企业已经签订的合同无法继续履行,面临违约风险,积累的风险沿着供应链和担保链全方位传导。中小企业相比大型企业资金链更易断裂,不仅上下游资金周转受阻,而且还有工资支付、以及水电、房租、银行利息、运营维护等固定费用支出等等。数据显示,中国在第一季度有超过46万家公司关闭,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公司运营时间不到三年。这些关闭的企业包括已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以及自行申请终止运营的企业。与此同时,新公司的成立速度大大放慢。从一月到三月,大约有320万家企业成立,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9%。
这就导致城镇就业压力加大,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05万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疫情期间企业招聘活动减少,市场就业机会不足,部分有意愿的求职者就业暂时困难。在此背景下,降薪裁员也是许多中小企业的无奈选择。
中小企业生命周期长短,与经济周期所处阶段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如果经济周期处在下行阶段,则其生命周期就会更加短暂。近年来,贸易战已经让许多制造业企业处境艰难,疫情如同雪上加霜,许多中小企业将面临淘汰出局。
作者:上海中和正道视角
周德文介绍: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智库专家、师董会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中国发展50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一带一路委员会主席、中和正道集团主席。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