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批改作业”已成为越来越多家长的痛。为了给家长减负,多地陆续出台规定,明确要求教师亲自批改作业。但在教师尚需“减负”的情况下,教师全批全改家庭作业可行吗?在孩子的学习中,家校之间各自应如何定位角色?(中国新闻网)
教师批改作业是职责所在,教师通过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改进教学方式,是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过程。将本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转嫁到家长身上,确实不合理。
幼儿园、小学阶段“家长作业”现象尤其严重,打着“亲子作业”的旗号,给辛苦工作的家长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作业的形式层出不穷、遍地开花,绘画、录制视频、APP使用、制作幻灯片……可谓是花样不断翻新,家长们苦不堪言,甚至作业的好坏成为家长之间的较劲攀比。增强家校互动、亲子互动,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当中无可厚非,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参与付出更是责无旁贷。但是,学校、教师不能混淆家庭作业的主次、对家长进行无谓的折腾,如此“作业”是毫无意义的,是给家长增加无谓的负担。
政策落地后,家长不必再为批改作业花费时间、烦心焦虑,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给家长“减负”了。但是,一线教师的“负”却又增加了,填不完的表格、开不完的会、写不完的心得体会、五花八门的比赛活动、各式各样的评比检查……又如何让教师将精力放到备课、讲课、批改作业上?作为新规定的制定者,不仅应该考虑给家长“减负”,也应该给教师“减负”。将教师从与教学无关的、非必要的繁琐杂事中解放出来,让教师的光彩绽放在三尺讲台,而不是迎查评比,让教师能够潜心教育,而不是把教学放在次要的位置,“抽空”上个课。
“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本就包含“教”和“育”两个教育活动。在笔者看来,“教师全批全改”不是为了给家长减负,而是为了教师和家长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自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能一味地把孩子的教育推给另一方。好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教师有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的责任,家长有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端正态度、督促作业完成的责任,是相互协作的关系,任何一方该尽的责任都不能缺位。家庭作业教师全批全改,家长虽?“减负”但不能“减责任”。
姓名:李雨桐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西葛镇人民政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