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浙江湖州营盘山景区曾引发热议的24孝雕塑已被拆除。此前,这个“女子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引发网友议论。18日晚,景区工作人员表示,暂时不做任何回应,目前相关部门已介入。(凤凰网)
该雕塑讲的是二十四孝中的乳姑不怠,是说唐朝官员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吃饭都成问题,其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
古人的二十四种关于“孝”的行为,是老祖宗一辈辈传承下来的孝道文化,百里负米、亲尝汤药读起来依然让人热泪盈眶、感动不已;但是埋儿奉母、尝粪忧心、乳姑不怠等故事现在看来简直荒唐离谱,令人瞠目结舌。孝顺父母、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不能否认故事背后的孝顺与善意,但是,古代有些“感天动地”的孝顺在当今社会看来是“愚孝”、甚至是“糟粕”,是不合时宜、有违和感、有伤风化甚至会引起误解的,有些“孝”已经不再适合我们一代代去传承、效仿、弘扬。
景区树立雕塑作品展现“孝道文化”的初心无可厚非,但是用“乳姑不怠”的故事,将私密部位毫不避讳的在景区展示,尺度未免让人难以接受,有亵渎现代文明的嫌疑。景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出发点没有错,但是文化传承也需要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一股脑的拿过来,不加过滤、不加思考。传承文化需要考虑大众认知度和接受度,讲究时代性与现实性,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一厢情愿地强加于人。历史文化没有错,但是时过境迁,有些“糟粕”实在没有大肆宣传的必要。
古人的二十四孝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文化价值无可厚非,它的对与错需要那个时代去论证,时间改变了社会,人类的想法和社会的眼光都在变化,不能同日而语。我们能做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可一味地接受也能一味地否定。拆除雕像,拆的不是古人留下来的“孝道”,拆的是与现代文明相悖的“糟粕”,“孝顺”不能被妖魔化,不能用“愚孝”禁锢世人。
2012年,我国发布“新二十四孝”标准,当今社会,我们的“孝道”是常回家看看、多陪父母吃顿饭、多打几个电话唠家常。父母需要的不是我们惊天地泣鬼神地“孝顺”,而是生活点滴的关心与照料,是子女对待年迈父母的尊重与耐心,是儿女促膝、子孙环绕的幸福陪伴,给父母一个安稳愉快的晚年就是最大的孝。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时代是变化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孝”,我们对“孝道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创新,不变的是我们的“孝心”,变的是尽孝的方式而已。我们如今推崇的“孝道”要基于人权,更要符合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孝道文化”要与时俱进更要有分寸。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西葛镇人民政府 李雨桐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