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指出:延安是革命圣地。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
延河水畔,层林如染;延安宝塔,巍然挺立。延安作为革命圣地,已经深深根植在华夏儿女的心中。遥想当年,延安这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吸引着全国各地无数热血青年的脚步。在延安这个革命的的大熔炉里,懒惰者会勤奋起来,失意者会振作起来,灰心者会燃起奋进之火,绝望者会看到希望之光……就是这样的红色基因,一路传来,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宝贵财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宝贵财富。
延安精神,集中体现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延安传承下来的那种创业精神,却永远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当不忘创业维艰。正如著名诗人祁念曾所言:“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但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们,正进行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那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波澜壮阔的复兴之路上,正需要延安精神引领前行的方向,正需要延安精神撑起民族的脊梁。延安,本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但在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卷中,却是浓墨重彩的点睛之笔。那是因为延安展现出的火热激情与人们对幸福美好的追求“零距离”;那是因为延安演绎出的是时代脉搏的跳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抗争,没有萎靡不振之气,有的是奋发有为之风。
看吧,南泥湾在大生产运动中开垦出陕北的锦绣江南;延河水哺育了无数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郎;窑洞里,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彪炳史册的革命雄文;礼堂中,主席的讲话振聋发聩,韵味铿锵……这一切,无不诠释着一个划时代的名词——延安精神!如今,我们阔步前行在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上,那“破旧的茅屋”将成为历史,“老牛破车”也被淘汰于时代的洪流,但那“温热的土炕”和“顶天立地的脊梁”将永远传承,那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永远的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延安精神根植骨髓,牢记党的宗旨,培养坚强党性,不怕困难,战胜困难,打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中的每一场“攻坚战”。今天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更应该去追寻延安,追寻从延安演绎出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并在工作和生活中将其发扬光大,用以指导新时期的各项工作。
百年党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辉煌历程,映照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学习党史,就要在一个个具体的生动实践中汲取新时代奋进的力量,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脊梁,具有坚定信念,就会为此而不遗余力。在新时代的发展大潮中,延安精神永远闪烁着夺目的光芒。这灿烂的精神之光,将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我们将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中走向诗和远方。(文/何竹梅 四川省合江县先滩镇政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