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们立足本职岗位,从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众入手,从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抓起,着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获得了社会的肯定与赞誉。但在检查中也发现,个别部门领导干部,包括“一把手”没有学史力行,而是调研或开门问计走形式,难事、烦心事挑宣传、慰问、培训等“耙和”工作来做。
古语云:“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领导干部作为干事创业的火车头、排头兵,唯有立身正、为政正,才能聚人心、合众力,开拓施政新局面。道理简单易行,但这些人却在并非忙得脚不沾地的情况下捡“耙和”,反映他们内心缺乏对“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的深刻理解和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清醒认识,潜意识视为民解忧为不能凸显个人,浪费时间、精力的难事、烦心事,不愿沉下心来翻山头、下田坎、进农家、跑企业,工作敷衍塞责就在意料之中。对这种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或者说形式主义问题,必须加以铲除、遏制。
民生“小事”,件件都是“大事”。实践活动是提升群众满意度的重要抓手,要防止捡“耙和”的形式主义问题成为民生路上的绊脚石,要少口号,多实干,既要领导干部在前主动作为,还要监督平台在后持续鞭策。通过双管齐下,去掉其中的形式主义,不让这种幼稚的、低级的、不动脑子的东西继续滋生蔓延,进而校准群众问题难事的“晴雨表”,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为民情怀”加热“民生温度”。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既要坚持真调研、调真研,防止虚调研、假调研等形式主义从“后台”走向“前台”;还要秉持“腿勤千家进,眼勤问题现”的理念,以目标、问题为导向,用心、用情、用策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当心与心的距离近了,情感真正交流相融了,方能找到、找准群众的冷暖疾苦;更要发挥“一人计短、二人计长”的群体智慧,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做到全方位看待问题、多层次研究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让政府施策的切入点更准、落脚点更实。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闻令而动中抛弃捡“耙和”的想法、做法,坚持听令而行,以身作则改作风,充分发挥“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动一级干”的表率作用,把责任扛起来、把使命担起来,做到既挂帅又出征、既谋划又作战、既统筹又督战,砥砺“我先干”的胆气,增强“我能干”的底气,激扬“跟我干”的豪气,形成上下齐心的工作状态,“钉钉子”的工作态度,成为群众信赖的靠山、亲人,努力解决处理好群众的难事、烦心事。
群众是最好的监督员。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领导干部要自觉带上“紧箍咒”,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由群众对工作评价打分,不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要畅通实名举报、网络信箱、媒体监督等渠道,消除“怕穿小鞋”顾虑心理,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调研、暗访督查等方式收集民声,并下大力气整治高高在上、浮在表面、空喊口号等问题,严肃查处实践活动中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引导干部群众大胆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进而推动领导干部保持清醒认识、理智对待群众监督,虚心接受、认真纠正群众发现指出的问题,确保实践活动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是充满“民生温度”的交响曲,决不能允许捡“耙和”等形式主义问题在其中兴风作浪。各地、各级领导干部只有鼓起勇气、鼓足干劲,拔出形式主义病根同时,始终把着力解决群众困难、落实群众诉求,服务民生幸福作为“第一要务”,做到苦着人民的苦,乐着人民的乐,人民的生活方能更加幸福美满。
驻泸州市合江县府办纪检监察组 敖思明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