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强调,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拉开了社会变革的序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新时代的浪潮下,广大青年干部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赓续辛亥革命精神,从中汲取“政治信仰”,永葆“忠诚本色”,涵养“民生情怀”,秉持“自律追求”,为振新中华迈入新台阶,让振兴中华旗帜大放异彩。
学史明理,汲取“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政治信仰。正如********所言:“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古往今来,在物质条件充分不足的条件下,崇高的革命精神总能激荡起催人奋进的无穷力量。无论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还是面对西方列强的肆意打压;无论是在井冈山开辟的土地革命根据地,还是爬雪山过雪地的红军长征;无论是延安精神,还是110年的辛亥革命;它们不变的理想叫作“振兴中华”,以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巨大的号召力推动了中国社会进程,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打下了牢固的政治堡垒。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要在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上,赓续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至死不渝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要弘扬和传承革命先辈们的正能量,拿好革命历史文化的“接力棒”,永远把革命初心使命践行好、落实好。要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汇聚奋进力量,拧成一股绳,把革命理想根植于骨髓,勇于做复兴的斗士,挖掘、探索、创造属于中国发展的根本道路,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学史增信,永葆“一寸丹心向日明”的忠诚本色。忠诚是什么?忠诚是一种责任、一种操守、一种品格,是面对一次次抉择,仍旧保持刚韧的毅力,永葆本色铸忠诚。岳飞用“八千里路云和月,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书写了他精忠报国的高尚情怀;范仲淹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文天祥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显示了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要有“靠得住”的诚实信赖,锤炼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自觉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上定格忠心,在政治上坚定忠心,在组织上表明忠心,在行动上强化忠心,甘于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不懈努力。要有“真本事”的踏实诚意,忠于岗位职守,正确看待个人能力,取长补短,在长本事、增长干上不做“糊涂虫”,将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制度吃透吃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头脑清醒,维护党的形象,并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步调一致,时刻不要忘记作为“党的孩子”应有的担当使命。
学史力行,涵养“万家忧乐到心头”的民生情怀。现如今,我们看到的一个个革命英雄的纪念馆、一份份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一件件穿越时空的文物、文献,一场场大气磅礴的抗战场景,一篇篇全民抗战的史诗画卷,都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抚今追昔,我们定当倍加珍惜,从历史中总结教训,一脉相承他们为国为民所做的壮志豪情。时代在不停“出卷”,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要一心扑在事业上,一门心思为民服务,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真正做到为党和人民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心甘情愿地奉献自我。对待群众“急难盼愁”的困难事,要以一种敢于碰硬、敢于攻坚的骨气和誓不罢休的勇气去解决问题,用一种问题越繁琐越要迎面而上的办事态度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新中国在发展进程不断探索,展现了“海纳百川”“改革开放”“兼收并蓄”的大国风范,最终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同样如此,一个人能走的多远,那要看他的情怀有多深厚,在群众利益问题上就要有“大格局”情怀,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首要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标准”。
学史崇德,秉持“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自律追求。“有才无德要坏事,有德无才要误事。”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晋代的陶母退鱼,北宋包拯的《训廉家训》,明朝两袖清风的于谦,新时代廉洁自律的共产党员孔繁森……从他们的身上看到的是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筑严政治底线防线,不忘做人之本,不移公仆一心,不谋一己之私,对党和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要做岗位上“清贫者”,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关键时刻、大是大非上摆正态度,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牢记宗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在振兴中华的旗帜下挺直“脊梁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振兴中华”旗帜添光彩,不负社会,不负人民,不负自己。(贵州省镇远县委组织部 唐金燕)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