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中提到,“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引发网友各种过渡猜测,网上讨论不止。(11月2日 中国经济报)
商务部文件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社会必需品零售、流通等问题,其目标是保障民生,稳定市场。今年由于南方水灾和北方降温,菜价上涨幅度很大,影响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而且根据预计,短期内菜价也不会大幅下降。再加上入冬以来,疫情传播趋势扩大,呈多点散发态势,封闭小区的情况或有发生。对此,商务部出台上述文件,以满足居民的生存需求。
但是,这一举动却引发了不讲证据的胡乱猜想和毫无根据的激进言论。但是,众多自媒体和网友精通断章取义之道,对于“突发情况”四字引发大量联想,将语境中的“突发的疫情”误解为“可能的战争”直指近期敏感话题。再配以伪造的短信图片,看起来言之凿凿,一时间,网络谣言尘嚣甚上,沸沸扬扬。
其实,我们应该用更加客观而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储备物资一事,大可不必对此过度解读,更不能因此制造恐慌情绪。从储备物资中,我们看到了对居民和对社区工作者的人性化关怀。对于人民群众来讲,头上有党,脚下有方向,屋中有粮,心中不慌忙,充足的物资和坚定的信心足以抵挡寒冬和疫情。而对于社区工作者来讲,居民家中的存粮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其采购工作量,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关心和慰藉。
这一误解引发的讨论折射出了网络舆论的情绪化和偏激化。情绪化的言论就会挤压理性言论的生存空间,撕裂整个舆论场。在情绪至上的讨论中,恰恰忘记了,根据事实、问题的健全判断是一切言论的基础。媒体为了吸引流量和眼球,过分夸张,言过其实,对民众产生消极引导。而个人欠缺辨别能力,盲听盲从盲信,很容易被谣言煽动,成为谣言扩散者。
社会舆论成熟的标志是情绪化越来越少,而关注事实越来越多。而白岩松曾说过“理性,是目前中国舆论场上最缺乏的东西,有理性,常识就不会缺席,但现在,理性还是奢侈品。”对此,需要多方合力,久久为功。媒体要竖立正确风向,不可以唯流量论,不能发煽动性、情绪化、倾向性非常明显的文章,而是应该求真求实,以事实的真相来作为媒体人的职业信仰,正确引导舆论的走向,减少谣言和不切实际的幻想的产生。而个人应该树立自己的判断意识和辨别意识,需要客观地看待网上言论,理性对待问题,不信谣,不传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平台应该加强实时监管,通过关键词屏蔽、删帖等方式控制舆论导向,从源头控制网络舆论的产生。政府在日常的舆情管理和对外宣传中,提供权威和全面的信息量,加强对于公民的教育和对于平台、媒体的监管,实现舆论和政府、平台的良性互动,才能最终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舆论场。
希望对于“储备物资”的过度解读,可以成为一个契机,促使多方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去除言论中过度情绪化,让社会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更加成熟化和理性化。
唐山市丰南区岔河镇政府 马宏宇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