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11月3日 《人民日报》)
这个“人间奇迹”,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表明,伟大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英勇顽强的奋斗“站起来”了;又经过70多年英勇顽强的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脱贫攻坚,充满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走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坚实的一步。这种“攻坚”精神,必将在新的征程上绽放更加夺目的光芒。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对人民“牵挂”是攻克贫困堡垒的动力保障。船重千钧,掌舵一人,作为中国这艘民族复兴巨轮的总舵手,习近平总书记最大的牵挂就是人民群众是“哭”还是“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前往28个省市自治区的30多个贫困村镇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各地困难群众的生活境况,鼓励乡亲们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用多种形式摆脱贫困实现小康。在太行深处,在西南边陲,在黄土高原,在大别山下,处处留下了总书记的足迹。“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这份牵挂体现出的是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人民情怀,将“江山”与“人民”融为一体,是攻克贫困堡垒的动力保障,也唯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人民“服务”是树立创业大旗的力量源泉。在中国共产党的治下,“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自上而下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愿意俯下身子当一条为人民群众辛勤服务的“牛”。习近平总书记自1969年1月到陕西延川县插队,之后先后在县、市、省、中央工作,直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数十年不忘初心,“扶贫”始终是他花精力最多的工作。无论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还是全国党全国的领航人,习近平总书记都真正践行着人民“勤务员”的职责。有了这样的力量源泉,才能带领全国人民战胜重重困难,树立创业的大旗,取得“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对人民“热爱”是扛起时代重任的精神支柱。在改革开放之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也全面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是呀,从全面解决温饱问题再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就是要进一步消除贫困,让每家每户都能过上幸福的日子。正是因为这份对人民的“热爱”,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扛起了时代的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惠民政策落地生根,老百姓都把笑容挂在脸上,小康路上“齐步走”,走出了神州大地的满园春色。
“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在今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的庄严宣告体现着满满的“人民至上”理念和胸怀,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无比伟大。“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如今,我们正在党的领导下,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当进一步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创造出更多的人间奇迹。(文/何竹梅 四川省合江县先滩政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