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居家预防”“广州市卫健委推荐”“广州疫情中医药防控专家组连开”……这可不是新冠预防药的宣传标语,而是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孙公司在宣传其推出的“粤抗1号”瓶装凉茶饮料。最近,该公司因为违反广告法及食品安全法,被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并罚款30万元。(11月10日《市场星报》)
眼下,随着各地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暴发,人们正纷纷寻找各种“防疫神药”。正是有了这样的“迫切需求”,一些无良厂家和商家便趁“疫”而入,纷纷打着“可防新冠”的幌子,推出各种“防疫神药”,趁“疫”打劫,大赚“昧心钱”。
据专家称,目前市场上推出的各种所谓的“防疫神药”并不靠谱,有虚假宣传、夸大功效之嫌。一些商家通过“吹嘘”“夸大”等宣传方式和手段误导消费者购买使用,不但让消费者花了冤枉钱,而且也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据报道,自疫情暴发以来,以防疫作噱头的“神药”已不是第一次出现。除了此次的“可防新冠凉茶”外,还有以感冒药和保健品冒充抗新冠病毒的“特效药”,已涉及多个品种。但这些所谓的“防疫神药”,不但防疫“无功效”,而且对人体“很有害”。可见,用“神药”冠名无非就是一种“忽悠骗术”。
因此,笔者以为,要戳穿“可防新冠凉茶”忽悠骗术,亟须“综合施治”。首先,监管要到位。工商、质检、物价等监管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要加大对防疫用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把审批关和准入关,杜绝各种忽悠人的“防疫神药”混入市场,坑害广大消费者。其次,处罚要严厉。执法部门应加大处罚力度,对恶意利用吹嘘、夸大宣传等方式骗取消费者钱财的不法行为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妨通过“高额罚款”“黑名单”等处罚手段,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倒逼其遵规守法。此次,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孙公司被重罚30万元,就是一个明证。其三,举报奖励机制要跟进。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大胆地举报“问题”防疫神药,以维护广大消费者的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当然,还需科普防疫知识。一些消费者之所以轻信那些无良厂家商家的虚假宣传,就是因为缺乏相关的防疫知识,包括防疫消毒知识,如果相关部门能够通过一些正当的途径和渠道,加大权威信息发布力度,科普相关防疫消毒知识,提高公众辨别力。同时,还需加大疫苗接种宣传,让民众真正认识到疫苗才是最有效的“防疫神药”。如此,各种忽悠消费者的“防疫神药”就没有生存土壤,更没有销售市场。
笔者相信,只要监管发力,处罚从严,举报跟进,再辅以科普防疫知识,就一定能戳穿类似“可防新冠凉茶”的忽悠骗术,从而让消费者不再被忽悠、被欺骗、被收割“智商税”。
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讯员:叶金福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