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集中开展2022年春节期间打假专项行动,对较为畅销的电商特供等产品加强监督抽检。在投诉平台搜索“电商特供”“电商专供”,便会发现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一些电商特供产品失去原有优势,与质量低劣画上等号,成了高品质商品的“缩水版”。(1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众所周知,“电商专供”是商家线上促销的一种特有方式,因其具有品种多、价格低,以及方便、快捷等多种优势,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但据了解,一些无良电商竟然打着“电商专供”“电商特供”的幌子,向消费者提供质量低劣的产品,坑骗消费者,使“电商专供”成了“电商专坑”,这无疑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消费欺诈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而且也自砸了电商的品牌形象。可以说,电商专供成“电商专坑”,也是一种“经营短视”行为,不利于电商行业的持续、良性、健康发展。
因此,笔者以为,对电商专供成“电商专坑”行为,还需“合力打击“。首先,平台要“严把关”。网络电商平台应积极履行职责,对“电商专供”的产品质量、价格等是否“名副其实”要把好审核关和准入关,对打着“电商专供”幌子“专坑”消费者的不法行为,要坚决叫停并下架,绝不让其轻易混入平台,坑害广大消费者。其次,监管要“严处罚”。市场监管、物价、消保委等监管部门要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既要督促电商平台尽责履职,又要加大对“电商专供”商品的抽查力度。一旦发现打着“电商专供”幌子“专坑”消费者的无良行为,就应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从业禁止”等多种处罚机制,让其付出经济代价、法律代价和诚信代价,倒逼其遵规守法,切实履行诚信买卖职责。其三,消费者要“擦亮眼睛”。面对“电商专供”,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学会理性消费,不要被“专供”蒙蔽双眼,而跳入无良电商事先挖好的“坑”。同时,一旦遭遇“电商专坑”,消费者应积极大胆地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以维护消费者的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切忌自认倒霉,“装哑巴”,而助长无良电商继续以“电商专供”之名,行“电商专坑”之实,坑骗广大消费者。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电商应学会诚信经营,像“爱惜羽毛”一样维护好自身的品牌形象,切忌只图一时之利,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自毁品牌形象,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失去消费市场。
笔者相信,只有平台严把关,监管严处罚,消费者擦亮眼睛,再辅以电商的诚信经营,就一定能合力打击“电商专坑”的不法行为,达到既保护消费者权益,又规范电商行业的目的,从而促使电商行业朝着持续、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通讯员:廖卫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