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织密织紧餐饮服务业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防护网?3月29日,《河南省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佩戴口罩规定(草案)》(以下简称《规定(草案)》)提请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此次立法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针对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佩戴口罩这一具体问题,采用“小切口”的立法形式予以规范。(3月30日《河南工人日报》)
自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口罩”已成为广大民众必备的一个“随身物品”,出门佩戴口罩、上医院佩戴口罩、进入商超佩戴口罩……等等,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交叉感染,避免导致疫情的传播、扩散和蔓延。可以说,“佩戴口罩”既是一种自我保护之需,更是一种公共安全防护之需。同时,这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大背景下形成的一种全民共识。
尤其对于餐饮行业而言,“佩戴口罩”更是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无论是大酒店,还是小餐馆,都是人员相对聚集的一个公共场所。而对于餐饮从业人员来说,无论是在幕后从事加工、制作、传菜、配送的从业人员,还是在台前从事餐饮服务的从业人员,他们整天与食品打交道,几乎与食品“零距离”“零接触”。如果餐饮从业人员没有佩戴口罩就“上岗”,势必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隐患,这既不利于食品卫生,又不利于食品安全,更不利于疫情防控。可见,餐饮从业人员佩戴口罩,这既是对食品卫生安全的一种保证,也是对自身防疫安全的一种保护,更是对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的一种负责。
此次,河南率先对餐饮从业人员佩戴口罩拟“立法”,这既是一种“防疫之需”,更是一种“安全之需”。笔者以为,此举十分及时,很有必要。
一方面,餐饮从业人员佩戴口罩“入法”,就能倒逼每一位餐饮从业人员养成自觉佩戴口罩的良好习惯,做到佩戴口罩“入脑入心”,防止无约束、无监督而出现“随意性”。另一方面,餐饮从业人员佩戴口罩“入法”,相关执法部门就有规可循,有法可依,对那些公然不佩戴口罩的餐饮从业人员,就能依规依法予以处置。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餐饮从业人员佩戴口罩“入法”,大大提升了餐饮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安全责任”和“防疫自觉”,让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防疫安全更有保障。
期待各地不妨紧随河南之后,尽快尽早地让餐饮从业人员佩戴口罩“入法”提上“议事日程”,甚至是“办事日程”,从而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共识。
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讯员:叶金福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