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唤醒沉睡土地!”4月6日,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农业农村局向该市广大农民朋友发出一封信,号召全市广大农民朋友迅速行动,积极开展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为提高廉江的粮食自给率、保障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更大贡献。(4月8日《湛江晚报》)
众所周知,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因而,保护耕地既是保护粮食安全,更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一些地方却出现了严重的耕地撂荒现象,究其原因,既有农村大部分劳动力转移城市务工的原因,也有种田成本高,投入大,收益低的因素,以及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加之,在各地农村里,很多人依然存有“种田没出息”的思想,更是加剧了耕地的撂荒。
因此,笔者以为,遏制“耕地撂荒”亟待“多方发力”。首先,政府部门要“发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不妨通过“给政策”“奖补贴”“帮促销”等多种方式,提高农民朋友的种田种粮积极性,切实帮助农民朋友实现增产增收。其二,农技部门要“发力”。一方面,农技部门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按照“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朋友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大对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调动农技人员服务“三农”的积极性,与农民朋友一道,共同解决广种薄收和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其三,村民要“发力”。村民如果确实不能在家自耕自种,不妨把耕地以出租、转包或代种的方式,交给本村或邻村的村民耕种,这既能做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确保耕地不撂荒,又能实现耕地最大经济效益化。
当然,法律也要“发力”。法律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朋友充分认识到保护耕地,恢复撂荒地耕种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同时,对撂荒耕地拒不复耕复种的行为,不妨通过经济处罚、收回承包权等方式予以严惩,倒逼其遵规守法,积极主动恢复撂荒耕地复耕复种。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安。”相信,只要政府部门、农技部门、村两委,包括执法部门,能形成联动,共同发力,就一定能有效遏制“耕地撂荒”现象,从而切实提高耕地利用率,全面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生产更好发展。
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讯员:叶金福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