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区在环境改造时发生了争议。社区从美观出发,要建一个小花园,而居民希望开辟成停车位,双方分歧太大。后来在联村(居)干部的建议下召开了居民代表会,大家集思广益后,居民意见占据上风,社区虽颇感“委屈”,但还是顺从了民意。(5月5日《浙江日报》)
按说,社区从美观的角度,打算在小区里建造一个花园,这既可以扮靓小区的环境,而且也可以便于小区居民的休闲,这是一件大好事。但由于没有倾听居民的“民声”,结果遭遇“反对”。可见,“民生工程”也应多多倾听“民声”。
近年来,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包括社区、村委,每年都要为群众办一些“民生工程”。应该说,这些“民生工程”有相当一部分确确实实是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想办的实事,因而也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也有少数“民生工程”却并非是群众所乐意接受或认可的。有的“民生工程”,实际上是政府部门的“形象工程”,不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成了“扰民”工程;有的“民生工程”不得“民心”,对群众来说非但不实用,反而劳民伤财;有的甚至动工了一大半才发现根本就是“废品工程”,结果往往成了“半拉子工程”。
笔者以为,这些“民生工程”之所以不能成为“民心工程”,主要原因在于相关部门没有做到倾听“民声”。要知道,广大群众常年生活在最基层,哪些是最需要办的事,哪些是没必要办的事,他们心里最清楚,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在落实“民生工程”时,不妨先深入到群众当中去,走一走,听一听,问一问,多方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让“民生工程”交由广大群众“做主”和“定夺”。相信,这样的“民生工程”才能获得广大群众的认可。
此次,浙江一社区想在某小区建花园,最终被居民“否决”,而改建为停车场,这就是倾听“民声”的一个好事例。希望各地各部门能从中吸取经验,多走“群众路线”,多倾听“民声”,让“民生工程”真正成为广大群众心目中的“民心工程”。
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通讯员:廖卫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