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婴儿水”的话题引发关注。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目前,不少商家都在售卖“婴儿水”或者将水标注为“适合婴幼儿饮用”,并宣称这类水低矿淡钠,含多种矿物元素,可以减轻婴儿的肠胃负担等。在价格上,这类水比一般的水普遍贵了两到三倍。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通过对比相同品牌标注婴幼儿适用与未标注婴幼儿适用水的成分含量发现,两者的成分含量并没有显著的区别。有专家则表示,并没有“婴儿水”这一说,这是概念炒作。(9月17日《北京青年报》)
“婴儿水”为何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原来都是商家“宣传”的功劳。据这些“婴儿水”的介绍页面宣称,之所以要喝“婴儿水”的原因是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完善,饮用水摄入过多的钠,有可能增加肾脏负担,因此要谨慎选择饮用水。婴幼儿饮用水矿物质含量不能太高,又不能没有矿物质,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低矿淡钠等。还宣称,这些水富含多种矿物元素,比如偏硅酸等。天然弱碱低矿淡钠的水可以减轻婴儿的肠胃负担,偏硅酸含量高于天然饮用矿泉水标准。商家的“宣传”如此“精准到位”,怪不得众多消费者趋之若鹜地选择购买价格高于普通水几倍的“婴儿水”。
但这款“婴儿水”真的如商家宣称的那样吗?上海消保委曾购买了一些标注“适合婴幼儿”的水,通过对比相同品牌标注婴幼儿适用与未标注婴幼儿适用水的成分含量发现,两者的成分含量并没有显著的区别。这说明,“婴儿水”其实就是“概念炒作”,目的就是忽悠、欺骗消费者,进而收割消费者的“智商税”。
我国《广告法》规定,商品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中对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允诺等有表示的,应当准确、清楚、明白。同时,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明确,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可见,“婴儿水”一旦涉嫌虚假宣传,就意味着涉嫌消费欺诈,也涉嫌违法。
因此,笔者以为,要戳穿“婴儿水”这个概念炒作行为,还需双管齐下。一方面,监管要“严督查”。市场监管、消保委等监管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对线上线下销售的“婴儿水”要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严监管、严督查,绝不允许商家利用虚假宣传忽悠、欺骗、坑害消费者。另一方面,执法要“严处罚”。相关执法部门应对概念炒作“婴儿水”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妨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从业禁止等处罚手段,让无良商家付出应有的代价。
同时,消费者也应学会理性消费,不妨“擦亮眼睛”,对“婴儿水”要多些质疑,不要轻信商家的虚假宣传,而被收割了“智商税”。
此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相关权威部门应加大科普力度,不妨把“婴儿水就是普通水”“婴儿水就是概念炒作”等向消费者进行“广而告之”,让消费者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不再屡屡被忽悠、被欺骗、被收“割智商税”,从而让“婴儿水”入市无门,失去生存土壤。
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通讯员:廖卫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