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为营造良好的节日消费环境,引导弘扬简约绿色的消费风尚,防范商品过度包装问题反弹回潮,市场监管总局今天公布第三批2022年市场监管部门整治商品过度包装问题典型案例,涉及企业所售商品包装成本占销售价的比重过高、虚假宣传等。(1月19日《工人日报》)
一直以来,商品“过度包装”现象就饱受诟病,尤其是到了一些重大节日期间,商品“豪华包装”“精美包装”就粉墨登场。比如:一份礼盒,明明里面装的礼品只有百来元的价值,但经过一番豪华包装、精美包装之后,一份礼盒的身价就立马“飙升”“暴涨”,不是高达数百元之多,就是高达上千元之多。以至于很多消费者不禁质问:“到底是买礼品,还是买礼盒?”
众所周知,商品“过度包装”,弊端多多,除了大大提高商品的价格外,也浪费了有限的资源,同时也不利于环保。据研究表明,我国商品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在这些包装废弃物中,大部分是因过度包装产生的。
为此,工信部曾于去年出台了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提出“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这无疑是一个“好声音”。但事实上,虽然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已有“国标”,但商品“过度包装”现象依然较为严重,尤其是节日期间,更是比比皆是。这说明,限制商品过度包装,仅有“国标”还远远不够,还需多方发力,共同遏制。
一方面,要加大处罚力度。相关执法部门要督促商家严格按照“国标”进行商品包装,规范使用绿色环保型的包装材质,杜绝重复浪费和豪华装饰。对擅自违反“国标”的要给予严惩重处,不妨通过“约谈”、开具“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等多种处罚手段,倒逼其严格按照“国标”执行商品绿色包装。
另一方面,要倡导“绿色包装”。相关监管部门既要督促商家在进行商品包装时,要多些“简包装”“素颜包装”,少些“豪华包装”“豪精美包装”,又要树立循环利用理念,对商品包装产生的垃圾建立统一回收机制,提高包装物品的使用效率。
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加强节日商品包装的预防和督查,既要提前给商家打好“预防针”,又要全方位、全链条地进行严监管、严督查,绝不能仅仅因为是节日,就放松对商品“过度包装”行为的纵容,而导致平时“管得紧”,节日“无人管”的尴尬局面。
当然,防范节日商品“过度包装”,更有待于消费者的“助力”。正所谓“有需求才有市场。”试想,如果消费者既能做到对商品过度包装说“不”,又能做到“不购买”过度包装商品,那商家就会因没有销售市场而自觉主动地选择“简包装”。如此,节日商品“过度包装”这股歪风也就自然刮不起来了。
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通讯员:廖卫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