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凝聚共识贡献智慧
旅游产业发展,何以实现高质量?
“要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进一步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要在土地、资金、融资上给予乡村旅游发展更大的便利”“要激发市场活力,扩内需促消费,积极应对当前旅游消费存在的‘赚吆喝不赚银子’现象”……12月8日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与会嘉宾聚焦“促消费,深融合,谋发展”主题,围绕“激发文旅潜力促消费”“丰富旅游供给拓展旅游空间”“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等话题进行主题演讲和对话交流,凝聚发展共识、探索发展路径、焕发行业精神。
激发潜力促消费
高水平复苏和高质量发展是今年旅游业最亮眼的标签。受宏观政策助推、经济发展向好等多重利好因素影响,旅游业发展动能澎湃,驶入全面复苏振兴新通道,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力表示:“今年,我们深入分析制约当前旅游消费的问题难点,积极听取业界意见建议,制定实施若干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提质扩容,引导旅游业态创新发展。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围绕五一、中秋、十一等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和暑期等旅游旺季,组织各地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消费活动。”
“江西文旅频频‘出圈’、‘吸粉’无数,‘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精彩呈现。”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梅亦表示,今年,江西文旅市场呈现出高开稳走、强劲复苏的良好发展态势,文旅市场消费有新活力。江西策划了“三百”(百县百日、百城百夜、百企百创)文旅消费季、江西旅游消费节等活动,全省开展各类文旅消费促进活动3732场,发放消费券等消费补贴3230万余元,带动文旅消费350亿元。
针对“推动文旅融合,促进文旅消费,共享美好生活”话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方勇建议,要遵从文旅消费“同根共情”“同印共鸣”“同向共荣”3个规律,把握文旅消费导向;打造特色产品,筑牢文旅消费根基;强化传播手段,点燃文旅消费热点。
“文旅消费已成为一个提振消费、引领复苏的先锋领域。”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建议,文旅业闯新路,通过新的消费业态、新的消费场景和新的体验空间,用新型增量性内容把消费链条拉长,提振人均消费,进一步解决旅游业“旺丁不旺财”等问题。
针对旅游消费“赚吆喝不赚银子”现象,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副院长蒋依依结合体育旅游发展谈到,体育旅游的消费黏性强,对于相关消费的带动能力很强。需要关注的是,我国大部分体育消费人群是非专业人士,要关注非专业人士的多元化需求,特别是女性、亲子家庭等消费群体的需求。
“我们主要从政策支撑、创新场景、消费环境3个方面发力,先后出台7个提振消费发展消费的政策性文件,积极培育海上深蓝旅游等特色文旅消费场景,探索公共服务与应需供给双渠道的旅游产品服务模式,形成提升旅游消费服务的长效机制。”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博介绍,目前,烟台正在通过主题性节庆活动引领消费市场,通过地域性产业特色扩大消费空间,用艺术性文化创作引领消费热点,多措并举让旅游消费市场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
OTA企业如何在品牌
宣传、消费提升和数字化建设运营方面赋能地方文旅高质量发展?同程旅行副总裁李明浩介绍,近些年,同程旅行不断与地方加强合作,推出一站式旅游小程序,供近60个城市使用;与众多航空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丰富旅游航线;与各地酒店合作,为游客提供多样选择。同时,积极深化“互联网+旅游”,利用平台为地方特色文旅产品推流。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