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宁大山镇大寨村村民吴永英的家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货架上的钱夹、背扇等渗透出浓浓的布依风情。
日前,记者和吴永英一起出门赶场,“今天是大抵拱赶场,可以卖点做好的衣服,还要去收点她们加工好的围裙、扣肩。”
摊位还没摆开,吴永英就开始收货了。“梁婆婆,你来了。”
年过六旬的梁婆婆编的扣肩花纹精美,远近闻名。3年前,吴永英慕名找到梁婆婆,“丝线我出,梁婆婆就负责编扣肩,我按照每个180元至200元的价格收购。梁婆婆勤快又手巧,去年卖了400多个,赚了近万元。”
“以前这编扣肩的手艺就是给自家做衣服,现在还能用这个手艺能挣到钱。”梁婆婆把两个扣肩递给吴永英,脸上满是笑容。
吴永英说:“我从小就穿母亲做的布依族衣服。我母亲和奶奶做衣服的时候,我就在边上看,怎么织布,怎么染布,慢慢学。”
学了手艺的吴永英,一开始也只是做两套衣服给自己穿,直到1993年,吴永英逐渐发现这门手艺可以挣钱。“那时候做背扇、蚊帐,赶场的时候就拿去卖。20元的背扇批发给摊贩挣5元,50元一顶的蚊帐也能挣6元。”
吴永英的手艺不错,名气逐渐传开,开始有人请她做衣服。“做一件上衣的工价就是40元至50元,一条裙子的工价是70元至80元,费时费工,但利润可观。”
2000年,吴永英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布依族传统服饰上,一整套布依族服饰包括织布、染布、画花、编扣肩、绣花、画蜡等工艺,包括头帕、围裙、腰带、裙子、头花辫等部分,制作复杂,耗时很长。“就说染布吧,先要让布在土靛里泡4天,每天要反复染晒4次,再用糖令果(野果)水、豆浆每样刷2次晒干,再染5天,这样加起来最少要15天才能染好布。”
低效率的制作让吴永英萌生了分散加工念头,“我们大寨村一半以上都是布依族,你做点我做点,这个手艺钱,大家都能挣。”
吴永英的提议得到了不少人的响应,村民蒋芬就是其中一个,“农闲的时候,我两三天就能编一件扣肩,平均一个月我能编10件,最少能挣1800元。”
看到了效益,大寨村及周边村寨的近20位布依族妇女都放弃外出打工,留在家里为吴永英的作坊加工布依族服饰。2013年,吴永英的作坊出售布依族服饰400多套,净利润近4万元。
现在不仅是安顺本地人,外省也有不少人喜欢布依族的传统服饰,她准备把销路向外省拓展。
“要按照市场需求来生产,一套手工的布依族服饰要卖一万多元,一套机器绣花的布依族服饰就要便宜些,有的姑娘出嫁时喜欢买套纯手工的,也有演出队需要买便宜点的。”思路宽了,现有的加工模式已经渐渐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今年2月,吴永英向县工商局申办小微企业,“等拿到5万元的扶持资金,我自己再添点想买台电脑绣花机,这样更多的妇女就能来企业上班,大家的收入也会更高。”
BuYi Tradition 网宣办 选自网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