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录制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非遗里的中国》贵州篇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
节目中,主持人龙洋,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以及歌手周深,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在这里遇见苗绣、侗族大歌、牙舟陶等30余项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互动体验、文化解读、秀演呈现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贵州非遗的独特魅力。
贵州的世界自然遗产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拥有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9项159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28项1025处、市(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00余项,县(市、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000余项。
让我们跟着《非遗里的中国》,聆听贵州山语,感受贵州非遗魅力。
贵州非遗:传统技艺
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苗绣入选了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绣绣法多样,以记录自然与生活为主,节目中展示的《锦绣台江》被称为“苗绣版《清明上河图》”,融合了十几种苗绣传统针法和技巧,每种针法都是绣娘们代代相传而来的技艺。
针做笔、线做墨,山河点缀衣装。苗绣称得上是中国人特别的高级定制。凤舞花开披肩曾作为国礼,代表苗绣走出国门。服装设计师劳伦斯·许也时常从苗绣中汲取灵感。在文化的交流碰撞中,苗绣站上了潮流的T台。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窑变”需要有经验和巧合,更需要一种心态,这种因泥而生、因泥而变的陶艺自然特性,使牙舟陶有着机械化批量生产无法媲美的优势,见证着这片土地六百年来的斑驳与绚烂。
以孔雀蓝为主调的牙舟陶蕴藉了贵州山色的青黛、溪流的碧绿,浸染着大山深处一代代牙舟制陶艺人的心血汗水,匠心不息,窑火不灭。
节目还记录了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水族豆浆染制作技艺、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等传统技艺,精致多元的手工艺品承载着历代百姓就地取材、善于创造的民间智慧。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选用优质杜鹃木、酸枝木、樟木等为原料,经过锯、刨、磨、粘等工序,然后在器形表面精心漆绘图案纹饰最后完成一件漆器。
水族豆浆染制作技艺主要流传在水族聚居区,是水族传统的印染技艺,是水族祖先从北方濉水流域南迁到都柳江两岸定居下来后,世代传承下来的一种手工艺,具体起始年代已无从考证。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以银料为原料,银饰的式样和构造经过了匠师的精心设计,由绘图到雕刻和制作有30道工序,包含铸炼、吹烧、锻打、焊接、编结、镶嵌、擦洗和抛光等环节。
在千年历史流传中,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与精巧的工艺,向人们呈现了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和苗族丰富的精神世界。
贵州非遗:民族歌舞
侗家人常说:“饭养身,歌养心”。“唱歌”是侗家人的日常生活,高兴时唱、悲伤时唱、日常唱,节庆也唱。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千百年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就记录在一首首美妙的侗歌里,每一首或流传或创作的侗歌里都凝结着侗家人的智慧与印迹——这就是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又称嘎老,是侗族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民间合唱音乐,这种音乐形式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侗族社会结构、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贵州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荣誉进一步提升了侗族大歌的国际影响力,使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侗族大歌,《非遗里的中国》贵州篇还将镜头对准了反排苗族木鼓舞、苗族踩鼓舞、布依族板凳龙舞、仡佬族打蔑鸡蛋等非遗艺术活动,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是人们情感与精神世界的写照。
反排木鼓舞是一种世代相传的苗族祭祀性舞蹈,反映了苗族祖先不畏艰难险阻、披荆斩棘、长途迁徙,开辟疆土、围栏打猎、创造美好生活的壮举。这种舞蹈是苗族祖先姜央为祭祀苗族神话中造人之神——“蝴蝶妈妈”而创造。
苗族踩鼓舞与反排木鼓舞不同,属于女子自娱性集体舞蹈,历来有“传女不传男、母传女承”的习俗。一人击鼓,众人绕鼓踏节,翩翩起舞,裙袂飞扬,所佩戴之银饰沙沙作响,舞姿稳沉而又激越,欢乐而奔放。
布依族板凳龙舞是流传在兴义布依村寨一种世代相传的民间舞蹈艺术。几百年来当地村寨就一直流传有“舞起布依板凳龙,全寨平安不受穷”的谚语,舞蹈寄托着百姓祈祷风调雨顺、喜乐安康的愿景。
贵州非遗:特色美食
民以食为天,《非遗里的中国》贵州篇记录了金沙羊肉粉、花甜粑、凯里酸汤鱼、卫城辣子鸡、鱼酱酸等传统美食制作技艺,这背后蕴藏着当地人依山傍水形成独特的饮食哲理。
花甜粑是思南土家族独有的美食,因其制作工艺独特,味道甜美而享誉四方。它的神奇之处在于把它横向依次切成薄片,每片花甜粑上都有一模一样的图案,堪称“中华一绝”。
鱼酱酸是苗族传统烹调佳品,具有酸、甜、咸、香的风味,是《舌尖上的中国》央视推荐美食官方认证的美味,不仅用来调制各种酱料和汤底,还可以作为美味的佐餐菜品,增添风味,深受喜爱。
金沙羊肉粉讲究的是细节,无论米粉、原汤、羊肉还是辣椒稍有差池,味道便差之千里。2019年,金沙羊肉粉制作技艺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爽滑的米粉配上羊肉片,撒一把香菜碎,加入一勺热气腾腾的羊肉高汤,佐以调味的灵魂——油辣椒,不同食材的组合碰撞,造就独特美味。
贵州非遗:建筑智慧
从悬索、斜拉到拱式、梁式……一座座桥梁在崇山峻岭间飞架,贵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桥梁史上的工程传奇,也成就了贵州桥梁的世界地位,书写着在云贵高原上的“当代桥梁百科全书”。
节目中,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的和谐交响,这份对非遗技艺的精进与追求,不仅体现在细腻的艺术创作与手工艺上,也深远地影响着高山民族的建筑智慧。
古今传统建造技艺的智慧是相通的,诸如中国天眼这样的“大国重器”也与侗族的古建筑结构有着重合之处。《非遗里的中国》贵州篇同时将FAST总工程师、侗族木构营造技艺县级传承人请到了节目中,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高新科技与传统技艺之间的思想碰撞。
中国天眼、侗族传统建筑在选址、结构设计、材料运用等方面都要进行科学考量,合理运用建筑力学,在建造过程中还需要对每一个部件都做到精度把控,中国天眼和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内涵有着非常多的相似性,这也是中国人一脉相承的巧思。
《非遗里的中国》贵州篇与我们一同见证了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历史传统与民俗文化的交织。
下一站,来贵州吧,穿梭在连绵高山之间,与奇妙的非遗故事不期而遇。
BuYi Tradition 网宣办 选自网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