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香染是贵州省惠水县、麻江县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其复杂的工艺、独特的图案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很早就赢得了“白布上的青花瓷”“不需出土的文物”等美誉。
枫香染的起源伴随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布依族的一个屯寨里,有一位名叫“茶维哨苗”的姑娘,她不仅面容貌美、心灵手巧,还擅长织布。一天,偶然把织机摆到一株百年枫香树下织布,枫香树油滴落在织成的白布上,姑娘将白布印染后,竟然现出了美丽的图案“洗搓不去,入缸浸染,呈梅花状,蓝底白花,族人欣然,始有枫香染”。这个凝聚着贵州人民群众的劳动智慧,仿若精灵、穿越历史。
文化讲述一个地方的过去,文化丰厚一个地方的现在,文化赋能一个地方的未来,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更多的人走进贵州,感受贵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文风貌,每每就在不经意间体验一把厚重的文化盛宴。“天染枫香”如同一股清流,在人们的体验中,提醒着人们在这些流传千年的文化遗产中寻一份安宁、一份原始而质朴的别样风光。在贵州的绿水青山间,枫香染技艺静静地传承了数百年,它的名字,源自于那神奇的枫香树,其油脂成为了这项技艺的灵魂所在,如今的贵州不乏非遗体验馆、民俗体验馆等,来往游客通过真切参与枫香染的制作过程,感受一场与自然的对话:从采集枫香树脂开始,到熬制枫香油、绘制图案、染色、脱脂、漂洗,整个过程不仅能够考验参与者的技艺悟性,更有益于了解这项技艺独特与厚重。
文化不是凝固的雕塑,而是流动的活水,枫香染是一种印染工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表达,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图案设计赢得世人的青睐,蓝色与白色是构成传统枫香染的灵魂要素,靛蓝染料与枫香牛油的巧妙结合,使得作品散发出一种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素雅之风。其图案中的蝴蝶、龙、凤、花、鸟、虫、鱼等元素,为整体图案“双凤朝阳”“鲤鱼串珠”“大瓶花”“寿桃花”“石榴花”“反翅蝴蝶”等增添了自然韵味。枫香染制品不仅展现了布依族、瑶族、苗族等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枫香染的图案和色彩还吸纳了传统的汉文化内容,如“花开富贵”“喜上眉梢”“双凤朝阳”等,这种文化融合丰富了枫香染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创新,更表达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民族文化的包容性。
文化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贵州枫香染技艺,不仅是贵州的一张非遗名片,更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传承和发扬枫香染技艺的精神内涵,有必要认识枫香染具有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交流价值。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民族的,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增加,我们要持续擦亮枫香染技艺等民族文化的“名片”,推动枫香染制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多彩贵州特色文化代言。(宰清海)
BuYi Tradition 网宣办 选自网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