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的蜡染久负盛名。清代史书上所说的“青花布”,就是蜡染布。布依族姑娘从十二三岁起,便开始跟母亲学习蜡染技术。先把蜜蜡加热熔为蜡汁,然后用三角形的铜制蜡刀蘸蜡汁,在自织的白布上精心描绘各种漂亮生动的图案,再放入蓝靛缸中渍染成蓝色或浅蓝色,最后将布入锅煮掉蜜蜡,捞出后到河水中反复荡涤,晾干,就成独具特色的蜡染工艺品。
蓝靛染是布依族妇女视若生命的手艺,如果把一匹亮布做到精致,是她们一年当中最幸福的一件事。
蓝染,一种古老的印染工艺。远在石器时代,人们用手搓揉蓝草的鲜叶时发觉手上会沾上青绿色,用水冲洗后逐渐就变成了耐久不褪的蓝色。一次“意外”,换取回来的是永久的传承。通过那一次的意外收获后,大家便得知原来大自然的颜色也可用于衣物上,自此人们便利用蓝草叶进行染色。
蓝靛染这项技艺通过先辈的发现与改进,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逐渐被世人所熟知。蓝靛染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传统的印染工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生活在南北盘江流域的布依族同胞日常穿的染色土布衣裤全部都要通过蓝靛染,因此,布依族人自古以来就总结和发展了自己本民族的蓝靛染色技艺。2007年被列入全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靛是由一种名为“兰靛草”的草本植物制成的。兰靛草,在布依地区都有栽种。一般都用插栽法,春末出苗,七月割蓝造靛,造时,叶茎多的入窖,少的放在桶里或缸里,用水浸泡七天,蓝汁就出来了。每一石浆液,放石灰五升,搅打后,蓝靛就凝结了,水静止,蓝靛不沉积于水底,就可以用来染布了。
靛染经过技术的处理,可以把布染成深兰色、中兰、浅兰、灰、深灰、青色和月白色等色道。染布分大缸和小缸,大缸的一般都是洗染专业户具有,各布依大寨都有这样的专业户,小缸染的较为普遍,80%以上的布依家庭都有小缸靛染。但是不管大缸或小缸靛染,都要先漂白好布才进行靛染。漂白是靛染的第一道工序。布依族人不用化学漂白粉,而是用早晨的阳光和露水进行漂白的古老方法。清早,她们就把白布晒在草坪上,这样连续晒数天,直到布面洁白为止。这样漂白的白布,在靛染时,容易上色,经久耐用;用漂白粉漂白,靛染时不易上色,甚至色泽早退。
漂好白布之后,就要开始靛染了。染青布是在家庭的小缸进行染制,染其它的颜色一定要拿到洗染专业户去进行染制。首先把兰靛放在大染缸,加适量的水、石灰、白酒、土碱等原料,起化学变化后再放白布,要多次取放,又要冲洗,直到布已染成所需的颜色,就用牛皮煮熬成牛皮胶后,再上胶,又用石滚把染成的布滚平、光亮就成了。
蓝靛染工艺是布依族土布服饰制作过程中一个重要工序,将植物蓝靛加工成染料靛泥,能让染色后的服饰布料色质鲜亮,有保质期长、质感好、防霉透气、不易褪色、无化学污染的特点。蓝靛染色后的服饰不仅耐脏、耐晒、不易褪色,而且对于刺挂草割引起的皮肤伤痛以及虫咬、疮疗等有消炎止痒作用。(文/袁艳收集整理)
BuYi Tradition 网络宣传办公室 选自网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