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郑启敏)文明植阡陌,新风扑面来。漫步在黔西南州大地,一条条平整干净的乡间小道,一个个如花绽放的美丽乡村,一场场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一幅幅和谐文明的画卷正在悄然绘就。
近年来,黔西南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学习借鉴“千万工程”好经验,持续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努力建设乡风文明、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厚植文明沃土,弘扬时代新风。
凝心铸魂文明新风润心田
黔西南州把文明村镇创建作为深化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以理论宣讲为抓手,打造“社科理论专家+先进典型”“村(居)党支部书记+先进典型”等“理论宣传二人讲”宣讲队伍,围绕“‘两山’理论”等主题,以“理论宣传二人讲”宣讲+文艺节目演出的形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群众精神面貌和城乡社会文明程度。同时,在“三月三”“六月六”等传统节日,立足本地民俗特色,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文化活动、村歌等群众性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营造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
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促乡风。“全国文明村镇”纳桃村将党的好政策、移风易俗等内容编成“布依山歌唱发展”“布依人唱新农合”等朗朗上口的文艺节目,引导村民提升自身素质和文明素养;“全国文明村镇”必克村注重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不断修订完善《十必十克》村规民约,编成山歌传唱,绘制成文化墙,促进农村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各村镇积极探索家庭文明建设路径,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婆媳”“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选树宣传活动,用群众看得见、够得着的榜样事迹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凝聚起诚恳、朴实、善良的淳朴民风。
产业兴旺拓宽群众致富路
黔西南州以文明创建赋能乡村振兴。各村镇因地制宜,突出气候环境、自然资源、民族文化等优势,以旅游为媒、文化为魂,大力发展康养产业,让文明之花开遍黔西南大地,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文明力量。
“全国文明村镇”上纳灰村是国家4A级景区万峰林环抱中的一个民族风情浓郁、田园风光优美的布依族村寨,村里依托景区发展观光农业,夏种水稻,冬植油菜花,以民宿农家乐为核心,在农产品及特色服务业的配合下,打造特色乡村旅游。“来我们村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伙儿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村民姚永兴嘴角上扬地说道。
“全国文明村镇”鲤鱼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秀美的山水风光,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村民组发展蔬菜种植、桑蚕种植养殖。村民们办起苗家长桌宴、酸汤鱼等餐饮店、民宿、农家乐,村民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全国文明村镇”威旁村依托古寨AAA景区资源,打造“在村里的年轻人”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以青年人才回乡反哺为核心,辐射带动村庄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文旅融合,探索打造乡村旅游和基层治理新路径,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咱们村现在越来越美,共商共议村里大小事,来这里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收入也增加了。”村民李正莲开心地说。
环境整治打造和美宜居乡村
黔西南州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通过推进“厕所革命”、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用好积分制、红黑榜,与群众共商、共治、共建、共享,以“小家美”促“乡村美”,全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农村。
“全国文明村镇”梨树村成功探索出以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着力念好净、美、畅“三字经”,从人居环境立足净、乡村建设立足美、基础设施立足畅入手,开展“三园”改造、“四拆”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民宿改造、健身步道修建等深入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全国文明村镇”纳桃村统筹推进环境净化、村庄绿化、庭院美化,以美丽庭院示范户评选为抓手,积极引导群众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盘活闲置资源,栽种果树、蔬菜,养殖家禽等,发展特色庭院经济,实现了美丽小院子,鼓足钱袋子,幸福一家子。
从小处着手,从细处着眼。如今,黔西南州各个村镇着力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从“外在美”向“内在美”“一时美”向“一直美”转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正在黔西南州山乡徐徐铺展。
BuYi Tradition 网宣办 选自网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