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 红光村位于罗甸县凤亭乡东部,距乡政府驻地10.5公里,东与仁兴村接壤,南与广西天峨下老乡豪明村隔河相望,西与联明村连接,北与班台村相连。红光村地名来源于地理位置。因居住地坐西向东,太阳一出来就照到整个村庄,正是有了太阳的照耀,才使地面富有生气,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容光焕发,故取名为“红光村”。
红光村总面积约20平方千米,辖区有6个村民组5个自然寨,268户1107人,以布依族、汉族为主,布依族占68%,汉族占32%。全村耕地面积565亩。其中,田175亩,土390亩。生态林6350亩,经济收入主要以水稻粮食、玉米、油茶种植、板栗经果林、庭院经济、利益链接分红、公益性岗位和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为主。2023年,红光村村集体经济收入61.63万元。
红光村平均海拔600米,年平均气温24℃,年均降雨量1510毫米,生态覆盖率达到89%,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这里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得益于优越的气候优势,红光村的土地肥沃,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等。此外,村民们还种植了各种水果,如柑橘、李子、枇杷等,为村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红光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据村里的老人讲述,早在明朝时期,就有先民来到这里定居。他们在这里开垦土地,种植庄稼,繁衍生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庄逐渐发展壮大。1979年,成立了红光村党支部。
红光村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村民们都会举行盛大的歌圩活动。在歌圩上,男女青年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春节期间,红光村彩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外嫁他乡的“姑妈”在“姑爷”的陪伴下身着漂亮的布依族服饰,肩挑着沉甸甸的礼物,款款走进养育着她们长大的村庄。舅舅们面带笑容,携老带幼,纷纷出门迎接,大家欢聚一堂,开展打粑粑、唱山歌等精彩活动,现场气氛热闹喜庆。在布依村寨里,“姑妈”回娘家是当地一直延续的习俗,这一天布依族同胞嫁出去的女儿们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与家人团聚一起过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姑妈”回娘家活动成了展示和传承布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式。此外,红光村还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红光村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有汉族的古筝、二胡、笛子、琵琶等;有布依民歌、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等乐器;此外,还有刺绣、蜡染等。布依族刺绣工艺精细,图案精美,色彩鲜艳。特别是刺绣和蜡染,内容丰富多样、制作工艺独特;布依族妇女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在布料上绣出栩栩如生的图案,展现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蜡染在红光村历史悠久,妇女们先在布上绘制图案,然后用蜡封住不需要染色的部分,再将布放入染料中浸泡,最后去除蜡质,便形成了古朴典雅的图案。蜡染图案多为抽象的几何图形、自然景物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其产品如蜡染布常被用于制作服装、饰品等。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也让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承。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红光村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垂钓。村民们陆续开办了垂钓服务设施,不断增加了收入。
得益于国家和地方各项政策的支持,红光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村里修建了宽敞的水泥路,实现了组组通公路,户户通硬化路,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2023年,罗甸县基础设施2023年凤亭水厂管网延伸饮水巩固工程项目施工,红光村水利设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生活也更加便利,全村还实现了网络全覆盖,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事业稳步推进,红光村正在太阳的照耀下蒸蒸日上。(朱柳柳)
BuYi Tradition 网络宣传办公室 选自网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