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改革的“试验田”,已成为贵州省各地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当前,贵州清水河经济开发区建设正处于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抢抓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战略机遇,增强开发区经济综合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加快推进开发区建设和发展。促进培育产业园区朝着百亿级、千亿级目标迈进,以工促农、以产促城、产城互动,不断加快地方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一、清水河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
清水河镇位于贵州省兴义市西北部,距兴义市区10余公里,地处云、贵两省五县市九乡镇结合部,全镇国土面积161.22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38个村民小组,29560人。南昆铁路过境12.7公里,沿线有三个铁路货场(兴柳货场,是贵州省兴义市、普安县、盘县,云南富源县等地煤炭南下两广的重要集散和交易地。清水河园区规划总面积19.66平方公里,近期建设面积9.99平方公里。清水河工业园区是贵州省“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100个重点产业园区。2011年1月,清水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十二五”期末重点培育百亿元产值的园区;2012年6月,被列为贵州省10个百亿级的示范产业园区;2012年12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贵州清水河经济开发区。清水河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9.66平方公里,近期建设面积9.99平方公里。近年来,清水河镇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利用的“四个一体化”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推进开发区项目建设。重点打造电力、煤炭、冶炼、化工、建材、现代物流六个主导产业,在六产业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形成关系紧密的产业链,形成循环经济模式。
二、目前经济开发区工作开展情况:
2014年,经开区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工业稳步发展、产业结构趋于完善,经开区活力显现。
从综合实力看: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增量明显。经开区进驻项目45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16个,其中,工业项目11个,基础设施项目5个。签约资金达300余亿元,到位资金约135余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30亿元,利用土地410公顷,投资强度3170万元/公顷,预计产出为186亿元,产出率为4536万元/公顷。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亿元,产值62.45亿元,全镇财政收入3.63亿元。
从主导产业和产业链配套看:产业培育有亮点,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近年来,清水河开发区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利用的“四个一体化”发展思路,围绕地区自然资源、水利资源、矿产资源、电力资源、交通资源优势,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推进开发区项目建设工作,逐步形成经开区五大支柱产业。重点打造以地方电网和实施发电,以煤炭开采、洗选和转运为主的煤电钢产业;以硝铵生产和尿素生产为代表的煤电化产业;以煤电铝和煤电钢为代表的煤电冶产业;以水泥生产和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为代表的建材产业;以阳光货场、贵醇货场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产业。
从开发区产业布局看:产城一体,注重规划,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目前,清水河开发区项目纷纷入驻,城镇建设热火朝天,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一区”(贵州清水河经济开发区)、“二园”(清水河循环经济产业园、清水河开发区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园)、“三组团”(黔西组团、联丰组团、品甸组团)、“四轴”(南昆铁路、兴清大道、毕水兴高速公路、威鲁高速公路)、“五大产业”(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物流)的发展结构。
按照“十二五”期末规划目标,清水河开发区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水资源、电力和便利的交通资源优势,主要发展“煤电”一体化、“煤电化”一体化、“煤电冶”一体化、装备制造及物流产业,围绕“三化”产生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废弃物进行资源综合利用,做强水泥、粉煤灰加气砖、纸面石膏板等新型建建材产业,坚持走循环经济道理,创百亿产值工业园区。
三、清水河经济开发区体制现状
2012年12月,在清水河工业园区建设基础上,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贵州清水河经济开发区。2013年11月8日贵州清水河经济开发区正式挂牌成立,由兴义市市委副书记担任贵州清水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1名副市长担任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目前,开发区现有编制如下:开发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2名;开发区工管委办公室主任1名;开发区投资促进办公室主任1名;开发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1名;开发区投融资管理办主任1名;开发区综合服务办主任1名;开发区综合服务办公室副主任3名;开发区办公室工作人员4名。
四、当前贵州清水河经济开发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
从发展情况看,当前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管理体制不顺、用地紧张、资金紧缺、环境不优等方面。
(一)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不顺。近年来,随着开发区快速发展,已突破原有规划界限,通过“一区多园”方式“飞地”发展。面对新的规划、土地、拆迁和失地农民安置问题,给开发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压力。本来设立开发区管委会,是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但在实际工作中,开发区法律地位不明确,不具备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不能建立强有力的行政执法体系,无法在环境建设、减少行政审批、提高办事效率、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强有力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开发区提高办事效率和改善投资环境。
(二)开发区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开发区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用地难。用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划面积偏小,发展空间先天不足。二是用地指标少。近几年,省政府的土地审批量急剧下降,各地收储的存量土地远远不能满足项目落户需求,省里下达的工业用地计划与当地实际需求相差很大,存在用地紧张态势。
(三)开发区建设资金缺口大,区内企业资金紧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开发区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清水河经济开发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主要依靠财政资金,而财政资金大多只能保运转,建设资金难到位成为开发区发展的制约因素。据反映,省政府授信安排的开发银行贷款对解决开发区建设资金不足起到积极作用,但使用手续复杂、利率偏高、限制过多。二是企业普遍反映融资难。主要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尤其是一些新开工、新落户的中小企业,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较大,贷款愈加困难,且贷款手续繁琐、评估费用成本高。有的企业项目建设进展缓慢,有的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计划难以及时实施,错过发展机遇。
(四)开发区发展环境尚待优化。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开发区招商、建设与服务脱节,项目建设报批环节多,审批周期长,一个简单的手续需要几周甚至一年都办不到位。
五、加快开发区发展的建议
根据清水河经济开发区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发展模式,抢抓发展机遇,特提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是要破除束缚、简政放权。继续大力精简审批事项,放开一切能放开的领域、行业、地域,放开一切不利于发展的捆绑、约束、政策,放开一切能放开的资源。二是要鼓励创新。破除按部就班、不思进取的思想障碍,充分用好、用活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三是要增强合作共赢意识。坚决摒弃怕吃亏、怕上当、怕“肥水流入外人田”的思想障碍,克服“开门招商、关门宰客”等短视行为,使外来投资者“招得来、留得住、发得了”。
(二)全面提高开发区规划水平,破解土地难题。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功能配套”的原则,合理确定开发区的区域布局、功能布局、产业发展方向及目标,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切实做好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土地规划调整,为开发区发展留足空间。鼓励开发区和区内企业盘活土地存量。建立低效用地、闲置占地退出机制,对土地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达不到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项目应退出开发区。
(三)进一步完善开发区体制机制。目前,各地开发区体制机制都不完善,省委、省政府应赋予开发区的管理权限,进一步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加强开发区机构和编制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机制,鼓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四)提高行政服务效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优化政策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下放权限。除国家和省规定不得下放的权限外,一律下放给开发区管理。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凡是同级政府及各部门可以完成的行政许可及其相关监管事项,应授权开发区管委会独立完成。提高行政服务效率,鼓励“一站式”服务、窗口办结制,减少和规范区内收费,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发展电子政务,构建开发区网络服务平台和信息管理共享平台。
(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进开发区建设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招商原则、“绿色招商”的发展理念,做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重。切实处理好招商引资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科技创新的关系,借助外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明确领导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开发区建设,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强化目标管理,落实工作措施。要注重抓好开发区产业调整和结构优化、功能创新、环境建设等工作,切实帮助解决开发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落实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强化部门协调。各级各部门要大力支持和促进开发区建设,在认真执行国家宏观政策的基础上,采取灵活、有效措施,切实帮助开发区解决产业、土地、规划、资金、政策落实和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的问题。发改委、经委、商务、工科、国土、建设、环保、财政、税务、金融、劳动、人事等部门要进一步提高为开发区服务的水平,推动开发区工作进一步向前发展。在各项工作中始终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两手不放松,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态势。促进经济在稳定中增长,社会在发展中和谐。(文/张鹏 网络媒体著名时政评论家)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