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牛肉市场颇不平静。美国牛肉来袭,在消费者、经营者、生产者心里都掀起了不同程度的波澜,价格、品质、产业冲击等成为热议话题。那么,美国牛肉14年后解禁再入华,会给中国市场和肉牛产业带来什么冲击?中国肉牛产业现状如何?面临什么挑战?面对激烈市场竞争,该如何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本报记者进行了追踪采访。
美国进口牛肉冲击有限
数据显示,美国进口牛肉并没有人们预想的那么便宜。从中粮“我买网”“天天果园”等销售平台可以看到,美国牛肉价格并不亲民,一斤至少百元以上,而并非之前风传的“一斤十元”。
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告,中国此次允许进口的美国牛肉需满足多重条件,包括月龄、可追溯养殖记录、不得检出中国法律法规禁止的非天然产生的兽药、促生长剂、饲料添加剂和其他化合物等。再加上各种税及通关代理等费用,价格优势并不突出。此外,首批上线开售的美国牛肉是“冷鲜”而非冷冻的肉品,必须空运加全程冷链才能保证。这些因素都造成美国牛肉质优价更高的现实。
另据业内人士分析,从长期来看,受运输周期和距离影响,美国出口中国的牛肉多数只能以冻肉形式存储,这并不符合中国人偏爱冷鲜肉的消费习惯。并且,重新放开美国牛肉进口,不会贸然提升总进口规模,因此,美国牛肉造成的竞争将主要在澳大利亚、巴西等出口国之间展开。
伴随中国肉牛产业整整走过20年的从业者,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和认为,放开美国牛肉进口对中国市场冲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中国牛肉市场经历过好几个世界级牛肉大国的进口冲击波,无论澳大利亚还是巴西牛肉,都没对中国牛肉产业带来颠覆性影响,美国牛肉的到来也没那么可怕。”
“全球化市场对任何国家都非常重要,没有国家愿意被孤立出这个市场,贸易往来对双方都有好处。”不久前,“第二届全国肉牛生产应用技术与产业经济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参会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动物科学学院教授Daniel M. Schaefer博士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大家都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产品,这样消费者能够买到更便宜或质量更好的产品,同时也都希望自己的产业发展得更好,以便得到进入别国市场的机会。拿进出口牛肉来说,出口国如果国内肉牛产量过剩,出口会改变过剩局面,增加额外收益;进口国则可以改善国内供给,增加消费选择。”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牛肉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也是全球第二大牛肉进口国。数据显示,人均牛肉消费水平从上世纪80年代初只有0.1-0.2公斤,增长到了现在的5.5公斤;2003年牛肉进口总额仅为1500万美元,到2016年已达到约26亿美元,进口量达到57.98万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牛肉市场增长空间巨大,随着牛肉消费从少数民族为主转为全民性消费、从区域性消费转为全国性消费、从季节性消费变为全年性消费,未来几年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虽然中国肉牛产业并未受到较大冲击,但是肉牛从业者还是普遍感觉到了压力。“我国在肉牛生产体系方面与国外的差距非常明显,效率太低。”李和说,“去年我在美国参观了一个牛场,15万头牛只有28个人管理,我现在有7个万头牛场,一个万头牛场需要60个人,而这已经是国内最领先的了。”(来源:农民日报国际部 农民日报)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