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公元前3000年左右,即夏商时期,中国就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是红铜与锡的合金,因颜色青灰,故名青铜。青铜器标志着人类物质文化发展进入全新阶段,生产、生活工具发生重大变革,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中医药文化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发展。这里就展示了马董事长精心收藏的中医药相关青铜器器皿,包括青铜刀具、青铜碗、青铜罐、方尊等等,大家可以看看。 “蓉姐一边走一边说,自然地转入了下一个主题。
“你们知道从什么朝代开始出现疾病分类的吗?”蓉姐又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
“不知道,这可真没有研究过。”马昕俞撇撇嘴,答不上来。其他几个人也都摇摇头。
“是从距今约3600年的殷商时期出现的。全国殷墟中出土的甲骨文残片达16余万片,其中涉及医药疾病的有323片。甲骨文上记载的疾病有:疾首(头部病症)、疾目(眼部疾病)、疾耳(耳部疾病)、疾自(鼻部疾病)、疾齿(牙齿疾病)、疾止(足部疾病)、疾子(小儿病)、疾育(妇科病)等等,共21种疾病。这就表明在殷商时期,开始按照生理部位命名,出现了疾病分类。”蓉姐一番精确到位的叙述,解开了大家的疑惑,马董事长也面带微笑,频频点头。
马董事长接着蓉姐的问题继续深入展开下去:“出现了医学分科之后,中医学变得更加完善。比如,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产科学专著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胎产书》,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书中详细记载了男女交合孕子的时机、十月孕期胎儿逐月发展状况、孕期饮食起居宜忌及对胎儿的影响、产后处理等内容,是世界产科医学中的伟大创举,为现代妇产科奠定了基础。”
“而到了明清两代,胎产证治、胎产心法、胎产良方等大批产科学专著相继刊行,对胎前、临产及产后多种临床病症的诊断、方剂、治法都有系统阐述,进一步丰富了中医产科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
“再比如,保婴专科也就相当于现代的儿科。从上古时期到南北朝,中医历代都有关于小儿疾病特点、诊断、治疗的记载。系统的儿科理论体系形成于宋代,唐末宋初的《颅囱经》是第一部儿科学专著。北宋名医钱乙的《钱氏小儿药证直诀》,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诊断方法到辩证论治均有独到见解和论述,是一部较为完整、系统的儿科学专著。”马董事长以产科和儿科为例,来阐述古代中医的分科。
“想不到在古代,中国的医学分科就已经分得这么细了,和我们现代医学的分科基本差不多,可见中医药文化都是代代沿袭下来的。”孟雪萍颇有感触地说道。
(文/蒲裕敏 儒经网)
四川新渔现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网络宣传办公室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