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树群(央视对话品牌栏目导演)
前言:李时珍说:“欲为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三者俱明,然后可以语人之疾病。不然,则如无目夜游,无足登涉。
儿童时看到二岁的妹妹因无钱医治身亡,少年时期看到母亲六十八岁时求医遭拒,医院院长把我拉到一边叮咛;你母亲寿命最长也活不过七十岁了,遗传性肺痨加上结核病,咯血太多,无法根治,劝保守治疗,因我外祖父家中无一活过七十的人,平均寿命只有五十多一点,失去了妹妹,我最也不想失去母亲,从那时我就开始下决心学医,当时因为经济困难,完全靠自学,后来在少林寺学艺时,认真学习少林的一些秘方,并用心收藏各派医书古籍,对于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些新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感觉自己身体不舒服或者家人有些小毛病,自己有一个初步的判断,父母也双双九十岁无疾而终。这是学医所带给我的直接好处。此外,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问题,如果从人的生理及身体状况来分析判断,也就好理解了。我们看到一些人的非理性、狂妄、贪婪、猥琐以及自卑、懦弱、胆怯,如果仔细探究的话,这些人的问题除了社会因素造成的以外,大多与人的身体状态有关,很多人行为的不健康,实际上反映出他身体上的不健康,上述非理性的表现可以说是一种病态。所以很多年以前在做人的思想工作的时候,我会自觉地从医治人的精神创伤的角度去做工作,虽然没有开药方,但由于话说到了他的心坎上,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近来阅读古籍,从古人的智慧中印证了我从前的认识。在古人看来,高明的医生,不仅能治愈人身体的疾病,还能改变人的不良生活习性,使人高尚起来。而最高明的医生,能为国家除患祛弊,治理好国家。在中国最早的国别体著作《国语》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最好的医生能医国,其次才是治病,这都是医家的职责。到了唐代,孙思邈更将医生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这种分法较之今天的医院分级制度似乎更有意义。作为医生,应该有这样宏大的愿望,通过医治人身体的疾病,改变人的生活习性,消除致病的根源,这才是高明的医生。例如,很多因情志和生活习惯引起的疾病,如果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即使服用最有效的药物,也只能是解决一时的痛苦,而无法消除疾病的根源,疾病还会卷土重来。医生治病的效果也只能是事倍而功半。医生在给患者诊病治疗的时候,必须郑重地告诉患者调整情绪、改变生活习惯的要求,某些疾病的心理治疗甚至比药物的治疗更为重要。
在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林黛玉由于总是感觉寄人篱下,心情长期郁闷不舒,身体总是病歪歪的,尽管也服用了一些药物,也不见效。她的自我感觉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我们读小说可以体会到,那不过是她孤标傲世的性格所决定的,是她这个典型人物在那个典型环境中所产生的,是她的矫情、小心眼导致了她的人格扭曲。比如在第十七回,贾宝玉身上的佩物都被小厮拿走了,林黛玉误以为她给宝玉的荷包也让他送人了,十分生气,“将前日宝玉嘱咐他没做完的香袋儿,拿起剪子就铰。”后来知道错怪了宝玉,也不肯认错,“面向里倒下拭泪。禁不住宝玉上来‘妹妹’长‘妹妹’短赔不是。”林黛玉的毛病多半为心病所引起,如果谁能改变一下林黛玉的这种性格,使她变得大大咧咧起来,她的病也就会好起来,不会在贾宝玉和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了。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如果有人医好了林黛玉的心病,使她摆脱了心胸郁结的毛病,那也就不会产生这部旷世奇书《红楼梦》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十分需要这样的医生,不仅能诊察出病人的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还应洞察出造成疾病的原因,尤其是要了解病人的思想情绪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出应该注意的问题,化解不良情绪,这就从简单地医病上升到医人了。中国古代有一个“杯弓蛇影”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到朋友家喝酒,看到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他以为杯中有蛇,因为疑心喝下了蛇而忧郁成疾。那位朋友听说后去看望,给他做了解释,化解了他的心病,他的病也就好了。
如果全社会的医生都能达到医人的水平,那么很多被不良情绪控制而处于病态的人就会幡然省悟,改掉那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高明的医生帮助一个个患有抑郁、悲观和怨怼情绪的人都能振作起来,摆脱病态情绪,那是对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从广义来说,我们的思想工作,核心价值观的确定,道德建设以及法制建设,这些都应归属于上医的范畴。我们的国家、社会治理好了,我们的人民就会有更多的幸福获得感,人民群众的心情会更加舒畅,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就得到了保障。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十分需要上医,上医将带给我们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
作者介绍:
刘树群: 湖南双峰人,号艺芳斋主,现任央视《品牌》栏目组艺术总监,多家媒体顾问,知名编导,记者,现代派诗人。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