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全球征文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川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康安诺股份   
  • 医疗保健
    •    冯端容讲养老故事       福美生物       新渔故事   
首页 > 医疗保健 > 新渔故事 >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推进社区医养融合(1)

2022-09-15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医疗+养老,加法这样做

近年来,湖北武汉硚口区在资源、服务、技术三个方面发力,促进医养融合发展:扩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执业范围,为老人提供医疗康复、心理咨询等多样化的服务,研发各种居家安全监测智能设备……一系列举措,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和养老需求。

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地面。午睡醒来后,家住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六角亭街道荣东社区的70岁老人余延鑫半卧在床上,对着面前支架上的手机看新闻。康复技师何鑫举起他的右手手臂,向前进行牵拉,不一会儿,又为他按摩脚踝。

“最近恢复得越来越好了。”六角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罗云在旁观察,嘱咐余延鑫的妻子柳冬梅:“要经常按摩,才能增强关节和肌肉力量。”

近年来,为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需求,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在资源、服务和技术上加强融合、统筹布局、资源共享,运用信息化技术,分级分类开展“医疗+养老”相关服务。

资源做加法——

促进医养更好融合

去年5月,余延鑫突发脑出血,被紧急送往武汉市第一医院抢救。性命保住了,却留下后遗症:右侧偏瘫,右下肢无力,徒手肌力测试0级。

“脑卒中治疗周期很长,要做好康复训练的准备。”出院前,医生的话让柳冬梅揪心不已。夫妻俩居住在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儿女不在身边。老伴连下床都困难,怎么去做复健?

罗云从网格员那里得知消息,主动联系柳阿姨。“我们与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科合作成立了专家工作室,工作室医生长期驻点指导,可以在社区进行康复治疗。”罗云说,“从您家出发,步行不到10分钟。”

柳阿姨既心动又忐忑:那里的条件,能满足失能老人的康养和复健需求吗?

六角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罗浩介绍,长期以来,国家大力倡导医养融合,现实中,做好这件事却没那么容易——“医”由卫生机构负责,“养”的职能则在民政部门,“养老机构缺少专业的医生,而医疗机构又不具备养老资质。”罗浩说。

怎样打破部门壁垒,让医和养真正结合在一起?罗浩提出一个设想: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执业范围扩大。很快,这个想法得到硚口区人民政府的支持。2021年4月,六角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上,业务范围一栏增加了“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及康复服务”内容。

走进医养融合康复服务中心的适老化病房,入口处安装着无障碍防滑垫、紧急呼叫系统;卫生间配备了坐浴盆、扶手。不远处的复健室里,磁振热治疗仪、空气波压力按摩器等医疗设备摆放在病床旁……

“医养融合康复服务中心由硚口区民政局、卫健委与街道联合打造。”罗浩说,执业范围加注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拿到了区民政局的拨款。在武汉市,他们成了拥有“医养融合”牌照的政府公益性医疗机构。

柳冬梅放心地让余延鑫住了下来。

服务做加法——

满足多样康养需求

第二天,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科医师熊键为余延鑫进行会诊,每周查房一次。“刚入住时,老伴只能用鼻饲管饮食,熊医生经常提醒我注意补液、观察肺部情况,防止喝水呛咳。”柳冬梅说。

在熊键的指导下,康复服务中心技师为余延鑫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康复方案。“上午是肌肉按摩,下午是针灸和运动训练。”柳冬梅说,经过医生和技师的精心照护,余延鑫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从康复服务中心出院后,柳冬梅与中心签订了“家庭床位”养老协议。罗云和何鑫每周两次上门随访,为余延鑫测量血压,按摩锻炼四肢,指导用药。

“柳阿姨,余大爷现在已经可以坐起来了。我给他买了个手机支架,休息时可以看些视频节目,放松心情。”一次随访时,罗云发现,余延鑫虽然身体状况日渐改善,脾气却变得暴躁,常因生活琐事同妻子争吵。

“研究表明,高龄老人是心理健康的高危人群。”罗浩说,以往对老人在医疗上的照护,更多着眼于身体层面。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社会交往活动减少、自理能力下降,加上慢性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精神和心理健康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为提升老人的精神和心理健康水平,六角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聘请了6名专业心理咨询师,推出老年人心理咨询签约服务试点工作。(本报记者 强郁文)

四川新渔现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网络宣传办公室 

(责编:李伦)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诺奖得主称呼吸道疾病有望被人类消灭
  • 让更多老年人安享健康幸福晚年——十年来我国
  • 保障群众获得高质量、能负担的医药服务
  • 中国已实现重点地方病控制消除阶段性目标
  • 民众呼唤中医振兴
  • 党的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
  • 凉意渐浓,您的养生清单该上新了
  • 不吃早餐或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 我国已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455项
  • 泰康人寿、华西医院康复中心与新渔生物探讨合
热门排行
  • 1中医教你如何正确养胃
  • 2依法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 3最适合中国人的健康时间表来了
  • 4网售处方药开闸,用甘泉滋养医疗民生
  • 5怎么提高自己的免疫功能
  • 6饮食养生大有讲究 应牢记这6个饮食原则!
  • 7不给医药产品“带金销售”留空间(无影灯)
  • 8普通感冒≠流感
  • 9世界心脏日:警惕!这些是心脏发出的“求救
  • 10臧美孚:缝好最后一针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499109669@qq.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5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