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又马董事为大家展开介绍:“中医在这一时期的发展重点是探究各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及其治疗方法,对人体的真实组织结构进行解剖,由《折狱龟鉴》、《棠阴比事》和《洗冤集录》三部著作,构成了完整的法医学体系,其中1247年成书的《洗冤集录》,成为死伤断案的法典和依据,一直沿用了600年。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宋慈和《洗冤集录》这本书,这里就不赘述了,大家可以自行阅读一下上面的介绍。”
“到了明清时期,中医发展的重要特征是流行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方面的病因、病理和诊疗完整体系的形成。明清时期的主要成就包括:第一部系统温病学专著《瘟疫论》的诞生。《瘟疫论》是明末清初医学家吴有性于1642年完成,书中首次提出温病的发生与戾气有关,戾气从口鼻入侵人体,具有传染性。过了200年,人类才认清细菌与病毒可导致传染性疾病流行。”
“叶天士撰写《温热论》,提出温病发展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即病情由浅入深的四个层次,创立温病卫气营血辩证论治理论体系;明朝隆庆年间,安徽太平县首创人痘接种预防天花,有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四种方法,这是人类最早的人工免疫疗法;1892年唐宗海撰写中西医汇通医书共五种,首次将中西医学融会贯通,中西医学的交流由此开始;清乾隆七年,诞生了医学生的官方教科书《医宗金鉴》,由太医院吴谦、刘裕铎等几十名医官编撰。”
“另外,对名医医案的总结也多自明清两代,尤其是1591年出版的医学古籍《名医类案》,广泛收集明代以前的医药著作,从中收集整理名医治验案例,历时二十年。所辑医案上自秦越淳于意,下至无名诸家,为我国第一医案书籍,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和文献价值。”
一口气听完这么多,马昕俞感叹道:“通过马董事长和蓉姐的介绍,确实比我们自己参观要清楚和深入得多。的确像蓉姐说的那样,展馆里收藏的很多医药古书籍名字我们以前都没有听过,很多古人的名字也没有听说过,更念不正确,以前没有对中医药文化作过深入了解,直到今天才算见识了中医药文化的冰山一角,原来这里面有如此丰富的宝藏值得我们挖掘。”
(文/蒲裕敏 儒经网)
四川新渔现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网络宣传办公室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