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作曲方法产生了兴趣,也找不到什么门路去系统学习,暂且不说音乐学院里中国传统音乐课程设置严重不足,现在的作曲教学也已经远离了传统音乐。中国民族音乐除了单一的旋律之外,也有多声思维。例如古琴里“拂”的奏法,形成了隐伏声部旋律,再例如京剧里“鱼咬尾”的唱法,就是两个声部头尾衔接。然而目前国内复调课程教学的现状,还是围绕西方的对位法和赋格来教学,和民族音乐的多声思维是两回事。
传统的民族音乐写作手法继承不来,与时俱进的音乐流派又不适合节庆音乐,我们只能将就着继续听《喜洋洋》和《春节序曲》了。
交响乐作曲衰落至此,春节流行歌曲这么多年也没什么变化,这首先要归结于唱片业的衰落,因为一大批春节歌曲是火爆唱片业的附加产品。例如1994年香港华纳推出了新年专辑《华纳群星喜上喜》,里面每一首歌到了今天依然能统治一个超市,例如《迎春花》、《财神到》、《恭喜恭喜》和由林子祥、叶倩文、刘德华、张卫健等12位明星演唱的《祝福你》。
这些歌大部分是翻唱,但新年专辑的本意就不是推出新歌,而是集结旗下歌星集体亮相拜年,是唱片公司的一种营销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春节音乐搭了个顺风车,被收集整理到一张唱片里,又火了一次。
唱片业如日中天,唱片公司群星贺岁,这种盛况并没有持续很久。2004年网络音乐兴起,大街小巷唱起了老鼠爱大米和两只蝴蝶,卖唱片没有卖彩铃赚钱,更何况人手一个MP3就能从网上免费下载盗版音乐,除了收藏控,没有人再来买唱片。唱片公司“卖一张赔一张”,哪还有心思搞春节特辑呢。
另一方面,春晚的变迁也让春节新歌越来越少。在春晚的鼎盛时期,总有特地为这台晚会创作的歌曲,在春晚唱响后红遍大江南北,例如1998年春晚的《好日子》、1999年春晚的《欢乐中国年》、2004年春晚的《好运来》、2005年春晚的《恭喜发财》。你可以说这些歌又土又low没什么艺术含量,可退一万步讲,现在的春晚,又有几首歌能被人记住呢?
歌唱家、声乐教授刘祥杰工作室;祥音声乐学校全国咨询热线:13342450088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