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黑色风衣,一曲涛声依旧。无论诗词歌赋,样样都很精通。他是个追逐梦想,永不止步的人。曾是流行乐坛标签,如今打造文化高地。虽是个文学青年,搞活动也接地气。策划职场比赛,培养未来明星。打造艺术制高点,塑造文化新巅峰。
陈小奇,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他是文人才子,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有着“文学梦”却阴差阳错走上了音乐之路:能作词能作曲,能选歌手能搞制作,至今有约2000首作品问世。出自他手的《涛声依旧》是中国流行乐坛的经典之作。如今,他依然“涛声依旧”,是“声动·C B D歌手大赛”总策划,为打造天河C B D文化高地发光发热。
中大文学青年 做了戏曲编辑
作为亲历者和参与者,陈小奇见证了广东流行乐坛的浮沉。如今他的身上有着各种“标签”,但最为本质的是:“词曲作家”,这是他的本职工作:“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主席”,这是他多年积累的江湖地位。
陈小奇的办公室里,放满了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的作品和获奖证书,还有各种歌碟、书籍等。特别的是一张偌大的实木书台。这是他平时用来写书法的地方。他还出版过书法作品集,其中,《涛声依旧》的书法作品还被另外装裱起来,挂在了办公室。
陈小奇出身文化世家,骨子里是个文学青年。他是国家恢复高考后首批考生,在中山大学中文系就读。1982年陈小奇毕业,但到出版社工作的梦想落空。“恰好这个时候中国唱片总公司广州公司招聘,我跑去应聘了,后来顺利进了,当戏曲编辑。”就这样,他开始了音乐之路。
从“口水歌”开始 做起了词曲创作
陈小奇涉足歌曲创作还得从1983年算起。一开始,他的任务是把外文歌词改成中文歌词,还有就是要把港台流行曲中比较“敏感晦涩”的歌词改过来。他第一首填词的歌是《我的吉他》,就是根据西班牙吉他曲《爱的罗曼史》重新填词的。1984年陈小奇创作了《敦煌梦》。此后,他又创作了《梦江南》《灞桥柳》等一系列“中国风”歌曲。他的办公室里挂着的作品演唱会海报就是一幅国画。“这是一张设计得非常满意的海报,我比较中意写意风格,我很多作品都是这样子的。”从戏曲编辑到词曲创作,他始终追求精品,陈小奇至今有约2000首作品问世,其中约200首作品获得金钟奖、金鹰奖及中国十大金曲奖等奖项。
歌唱家、声乐教授刘祥杰工作室;祥音声乐学校全国咨询热线:13342450088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